北京印刷學院成功舉辦 “第四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
2021-07-20 22:04 來源:北京印刷學院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7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印刷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的“第四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在學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CPP114】訊:7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印刷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的“第四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在學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故宮博物院、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20多個學術單位的30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工作坊以“以書為魂、融通各家”為宗旨,集聚了鄒振環、王余光、沈弘、章宏偉、范軍、張志強、萬安倫、李頻、周武、郝田虎、馮國棟、王獻華、劉運峰、何朝暉、王鵬飛、葉新、范繼忠、劉蘭肖、陳靜、劉洪權、楊琥、艾俊川、邱雪松、許靜波、張玉亮等依循不同學科路徑,在中西文獻比較、書籍史、出版史領域長期耕耘的學術大家和實力派學人。
在開幕式上,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院長陳丹致歡迎辭,誠摯歡迎諸位學者赴會,感謝專家團對學校學術事業的支持,并對學校出版史研究背景做了簡要介紹。工作坊發起人之一、浙江大學郝田虎教授,回顧了工作坊的創辦緣由及前三屆工作坊舉辦情況,希望能夠將工作坊打造成為學科跨界的一流學術品牌。北京印刷學院本次工作坊籌備組代表范繼忠,以“天街小雨 三伏清心盛宴;文事大興 四季唯有詩書”的聯語表達北印人對學術盛會的期待,對籌辦中的“中外出版史及知識傳播史研究中心”規劃向學界做首次通報。
開幕式后,全體與會專家分六個時段進行研討活動。本次工作坊共收錄論文32篇,內容涉及中西文獻學、版本學、藏書史、出版史、書籍史、知識社會史等多個學術領域,角度新穎、新見迭出。
體現全球史視野的跨文化研究
復旦大學鄒振環教授的《14-18世紀東亞世界的“象記”——博物學文獻比較史研究的一個視角》一文,是此次工作坊論文的扛鼎之作。鄒振環在寬闊的文化比較視野中,具體勾勒出以動物文化為主題的東亞三國博物學文獻的知識傳播史與影響史。
上海外國語大學王獻華教授《孔乙己的另一面:書吏與兩河流域早王朝時期的中部巴比倫尼亞傳統》一文,從魯迅作品《孔乙己》典故入手,剖析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出現的不同尋常的書寫系統,探討其出現的原因。
北京印刷學院葉新教授的《清末民初麥克米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開拓》一文,就麥克米倫對中國市場的開拓、與商務印書館的合作等歷史問題做出重要結論。
安徽大學劉洪權教授的《民國時期民族主義思潮與古籍出版研究》一文,提出現代民族主義與古籍出版內在關系的重要學術議題。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