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成功舉辦 “第四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
2021-07-20 22:04 來源:北京印刷學院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7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印刷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的“第四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在學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挖掘新史料,提出新觀點
浙江大學馮國棟教授的《宋代佛教藏經紀再探》一文,爬梳文淵閣版四庫全書等珍貴史料集,考證出宋代61部藏經紀的豐富細節,全面總結宋代藏經紀的特點,并對轉輪藏提出新見解,展現了深厚的文獻和理論素養。
故宮博物院章宏偉研究員的《“雞林巨賈爭摹印”新說——朝天使(燕行使)與漢籍東傳的另一種觀照》一文,以毛晉汲古閣刻書為考察對象,通過對中朝邊境貿易中有否汲古閣刻書、明使臣有否帶回朝鮮摹印汲古閣本信息等問題的微觀探討,提出對“雞林巨賈爭摹印”的新看法,令人耳目一新。
浙江大學沈弘教授的《周慕西博士捐助之章》一文,主要通過作者搜集的各時期各類北京大學書籍印章,考論近代中國書籍史的一個側面。
復旦大學張仲民教授的《“文變”與“世變”:簡論清末民初的“新名詞入詩”現象》一文,以大量近代報刊及維新人物文集文獻為基礎,就新名詞入詩、濫用及引起的輿論爭議展開多方探索,顯示了深厚的史料和分析功力。
濟南大學陳靜教授的《胡旡悶抄襲行為考論》通過對胡旡悶主編的《鶯花雜志》等作品中材料的逐一考證,證實胡旡悶“勤奮的抄襲者”的真實身份,顛覆了學界對胡旡悶的才女認知。
河南大學王鵬飛教授《融戲入紙:世界書局的連環畫出版》一文,武漢大學吳永貴教授《戲行紙上:根據地解放區戲劇圖書出版述論》一文,各自在對民國出版史料的深度整理、辨析基礎上,分別對世界書局連環畫、解放區戲劇圖書出版做了客觀細致的新考論。
《中國出版史研究》張玉亮副主編提交的論文《奇書與名筆:<仁學>初刊單行本題簽考》,運用拍賣圖錄、書目著錄和人物文獻,精細考證《仁學》首部單行本題簽作者的身份,并鉤沉張裕釗“南宮體”書法與譚嗣同《仁學》內在聯系。
商務印書館張稷編審的《陳翰伯與“漢譯名著”》一文,利用商務印書館檔案資料和獨家史料,梳理漢譯名著叢書的來龍去脈,豐富了對當代出版史的認識。
選擇小切口,透視大問題
山東大學何朝暉教授的論文《寂寞的“書輪”——一個中西書籍史交匯的案例》,聚焦于“書輪”作為西方傳統閱讀工具這一個案,指出書輪引入中國后出現文化排斥、水土不服的現象,折射出中西書籍文化的巨大差異。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