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國到強國,制造業的數字化就那么難嗎?
2019-09-27 13:12 來源:云掌財經 責編:彭皖春
- 摘要:
- 傳統制造業“提效降本”的難題如何解決?▪ 工業互聯網為什么會創新錯配?▪ 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如何結合?
以生產制造場景中的采購鏈條為例,在傳統采購模式下,一家大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動輒牽涉數10萬級SKU,需要對接的供應商多達幾千家,不僅讓企業供應鏈管理“負擔過重”,且流程環節過多也讓企業對供應鏈品質管理方面存在風險,工業品價格不透明,質量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生產線和采購環節脫節,采購的物資常常不能與生產需求及時匹配,供應鏈管理體系單向、封閉、低效,更不用說供應鏈金融的滯后發展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便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在鋼鐵廠,如果運用工業互聯網,在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倉儲運輸等核心生產環節中實現設備快速接入,將生產環節中每一個部件的工作數據進行記錄、收集、匯總并高效分析,那么就能實現廠區單點設備及整個廠區設備的管理、監控、預警等功能。
一旦某種原材料、設備或者MRO(運維物料)告急,系統便會自動生成需求,同時也避免了提早過長時間備貨,浪費庫存的現象。 不過,雖然工業互聯網擁有“神奇”功效,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許多要素都是斷層的。你無法指望一家縣級工廠接受創新的理念及成本,也很難勸說一家傳統工業巨頭把關系生產命脈的數據都交給互聯網。
創新的錯配正是當下工業互聯網的急癥。
對于一個工廠而言,工業互聯網并非等同于先進。在工業制造的場景下,更重要的是看最終生產結果實現的過程中,如何實現效率以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創新的研發成本太高,或是現階段無法實現與人工同等的效率,那么短期內強行創新,意義并不大。
“一個工廠的自動化程度的高低,是由加工對象決定的!蔽鏖T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總經理李永利曾在接受「深響」采訪時表示:“加工對象對于工藝的要求,才是決定工廠自動化程度高低的關鍵,將兩個生產不同產品的工廠強行放到一起進行自動化程度比較,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盡管人們感慨“無人工廠”的先進,“AI+制造”的時尚,甚至“5G工廠”的前瞻性,但我們無法奢望水平差距極大的工廠們都嫁接上最創新的技術,真正要完成從高科技樣板間到實實在在每條生產線的落地,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