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環保產業市場的八大重點
2019-01-02 19:01 來源:環保在線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2018年,是環保產業鏈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包括頂層設計、環保督察、專項行動紛至沓來,然而市場的震蕩下行與監管新規下的過渡與改善,都令這一年顯得尤為艱難。
2018年前9個月,62家環保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共計超過1224億。盡管同比增長接近11%,但這一增速與去年相比卻呈現出大幅回落的態勢。同一時間內,環保板塊資產負債率攀升至55.8%。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在于環境產業此前多是基于政策驅動下的“瘋長”,偏離了其價值本質。前幾年環境產業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或野蠻生長階段,企業急于擴大規模、占領市場,而現在面臨的是強監管形勢下如何轉變和適應政策要求。
但也有分析認為,這是環保PPP項目“惹的禍”。
PPP項目踩了“急剎車”
“在某些情況下,產業大爆發就意味著透支未來!边@句話,或許更應景2018年環保PPP市場。
得益于以往政策利好,環保行業PPP項目迎來井噴式增長。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最明顯的就是通過環保PPP項目的方式。隨著環保攻堅戰力度的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部打響了“七大戰役”,從而直接推動了一批環保類PPP項目的落地。尤其是在市場開發較早、現金流回報比較穩定的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領域,民營資本的參與率更是高達79%以上。這意味著民資對整個生態環保領域PPP有引領和帶動作用。
但92號文的出臺猶如“一劑猛藥”,意味PPP模式歷經高歌猛進之后進入“冰凍期”。大批PPP不規范的項目自此得以清理出庫,很多此前高歌猛進的環保PPP中標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并持續至今。“環保企業的信用等級普遍不是很高,也就更難從金融機構那里融到錢”,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曾坦言。而在風暴過后,重啟后的環保類PPP項目也正逐步回歸“專業化治理”。
環保PPP遇冷,根源在錢和風險。隨著融資成本不斷高企,資金鏈成為懸在環保企業頭上隨時即將下墜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在融資難導致企業財務成本上升的同時,PPP清庫和地方政府去杠桿使得環保項目落地變慢,環保企業對于PPP態度由樂觀變為審慎。環保PPP項目包已經從幾億擴展到了幾百億規模,這對企業現金流將帶來巨大影響。
尋求國資馳援以“過冬”
根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發布的《2018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顯示,排名前十強的環境企業中,國有企業為7家,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其余三家名企環保企業分別為東方園林、碧水源及鐵漢生態。而這,僅僅是當前國企央企加速搶灘環保領域的一個縮影。
不論是推出多款治污治廢利器、進軍水處理的中廣核,還是頻頻亮相城鄉環境治理的葛洲壩,亦或是打造全口徑固廢處置利用平臺的北京環衛平臺……環保儼然成了國企尋找業績增長點的新路徑。但與此前不同的是,面對2018年業績增速放緩,資金日趨緊張的行業共性,尋求國資幫助成了部分環保企業的“最優選”。
海淀國投增資海淀科技成為三聚環?毓晒蓶|,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國資委成為三聚環保的實際控制人、東方園林與三峽集團共同簽訂《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盛運環保及公司控股股東開曉勝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南昌市政府出資平臺將與上海圖世等多家機構共同成立60億基金,投資于神霧集團核心技術的推廣應用、天翔環境最終與能投水務“簽約”推進項目合作。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