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上,交換的不只是商品
2017-05-16 16:29 來源:網絡 責編:H&
- 摘要:
- 在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術和造紙術以外,中國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較高的地位。
西方為什么會在那個時候興盛“中國風”?有學者提出,萊布尼茨經過對中國文化的初步考察,認為東西方文化之間沒有本質的差別。中國的儒家思想正是西方人迫切需要的一種精神:自然神學,即根據自然理性來想問題,而不應裹在圣經和神學的章句、概念中走不出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西方人都把“中國風”視為一種高尚。早期的幾屆世博會雖然中國政府尚未正式參與,但都設有中國館或中國風格的庭院。1889年巴黎舉辦世博會的時候,中國人在園區里造了一個中國風格的亭子,世博會結束后法國人把它買了下來。上海世博會的時候,法國人曾問我們能否找到該亭子的主人,可惜最終沒有查到。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的重要舉措。它不是古絲綢之路的翻版,而是要真正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由此可見,“一帶一路”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其文化價值和意義可能更為深遠。通過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相互尊重和認同,可以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構筑起一個文化對話平臺和交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相關新聞:
- ·2017年“博物館之春”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印刷博物館舉行 2017.04.20
- ·從印刷術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17.04.2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