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開展閱讀活動 書店成為風景
2012-05-10 09:13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王岑
- 摘要:
- 最近,臺灣正在展開一場“尋找春天里的詩蹤”閱讀活動,由北到南,所有縣市參與其中,鼓勵人們短信傳詩,問候親朋好友;找出與居住地、學校等有關的詩作,在網絡上分享;參與“讀詩的99種方法詩歌展演”與“尋找詩的千變萬化——詩集展覽”等活動。
【CPP114】訊:最近,臺灣正在展開一場“尋找春天里的詩蹤”閱讀活動,由北到南,所有縣市參與其中,鼓勵人們短信傳詩,問候親朋好友;找出與居住地、學校等有關的詩作,在網絡上分享;參與“讀詩的99種方法詩歌展演”與“尋找詩的千變萬化——詩集展覽”等活動,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讀詩和讀書,建構一個遍地書香的“悅讀”臺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閱讀推廣活動也因應電子時代發展需要,推出電子書、復制書。
“在閱讀人群中,電子書本身代表了時尚與潮流,更容易受到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輕一代;紙質書閱讀群體年齡要偏大一些,兩者沒有太大的沖突。”臺灣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說,“希望社會大眾接觸多元作品,讓閱讀進入民眾生活,形成天天愛閱讀、處處有書香的祥和氛圍。”
臺灣人喜歡閱讀。據統計,臺灣登記注冊的出版社超過6000家,每年出書近4萬種。人口與新書比例名列全球前茅。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閱讀活動舉行。“文化閱讀沙龍活動幾乎場場爆滿。”曾淑賢說,只要有心讀書,處處皆是誠品。“悅讀”正是臺灣推廣的閱讀價值所在。
書店是城市風景
記者每次去臺灣的誠品書店看書,總是不知不覺就耗去一下午或者一晚上,那里的馥郁書香讓人流連忘返。其實,除了誠品外,臺灣還有更多充滿閱讀氣氛的地方。
臺灣有一家打破臺灣傳統圖書館概念的綠色建筑,一座隱藏在蔥蘢綠意中的樹屋內,陳列的是只有110厘米高的木制書架,那就是北投圖書館,近日它剛躋身全球最美的25家非私立圖書館,為臺灣唯一上榜圖書館。小河,瀑布,樹木環繞,造就靜謐的學習環境。
臺北城南的“紀州庵文學森林”是另一處書香撩人的閱讀空間。紀州庵原是日據時代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后來遠流、爾雅等出版社相繼在此聚集,余光中、王文興等作家也曾在這里安家,成為閱讀氛圍濃厚的文學重鎮。后來這里被臺北市政府改建為“紀州庵文學森林”,各類文學活動常年不斷。這里的館長封德屏說:“紀州庵文學森林”的存在意義,就是讓更多人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美感。
臺灣各地大小書店林立,其中臺北重慶南路一段是讀書人最愛的地方:在這條不到1公里長的路上,集中了幾十家大型書店。到了下午學校放學后,書店里的小讀者會驟然增加。他們選好一本書后,就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書店,無異于釜底抽薪。書店,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風景。”臺灣出版人隱地說。
紙質閱讀未過時
科技發達和快餐主義的當下,電子閱讀擠壓著紙質閱讀的空間。是在網絡上過眼云煙地點擊各種書籍,還是從頭到尾細細閱讀品味一本好書?
“網絡時代,很多人改變了過去的閱讀習慣,或者開始網絡閱讀,或者就不閱讀了。”隱地說,“我們要接受新時代,但也不能拋棄舊時代。”
“當你讀了一本好書,好像欣賞一幅美麗的藝術品,有心靈的激蕩。”臺灣書法家徐松齡說,鼓勵民眾回歸閱讀,做有文化的人。“這關系到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
雖然電子閱讀有其優勢,但紙質閱讀仍是更多臺灣人的選擇。“那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真正感受到書香。”臺灣文化界人士表示。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猶如種下一粒書香的種子。而良好的閱讀習慣之養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個人喜好,身邊人的影響、社會氛圍的熏陶很重要。
在臺灣,當局非常注重培養青少年的讀書習慣,強調親子活動,希望以親情澆灌書香。“現在臺灣的青少年閱讀紙本書籍比以前要少,所以年輕的父母也會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蕭亨哲的媽媽王楚萍在臺灣圖書館當志工,常常帶著孩子到圖書館看書,自小養成閱讀習慣。“很多父母都會利用周末帶著孩子到書店看書,孩子也從被動讀書到主動去看書。”
“喜愛讀書的人心最踏實,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不寂寞,閱讀時接觸的世界永遠都那么清晰。”隱地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閱讀推廣活動也因應電子時代發展需要,推出電子書、復制書。
“在閱讀人群中,電子書本身代表了時尚與潮流,更容易受到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輕一代;紙質書閱讀群體年齡要偏大一些,兩者沒有太大的沖突。”臺灣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說,“希望社會大眾接觸多元作品,讓閱讀進入民眾生活,形成天天愛閱讀、處處有書香的祥和氛圍。”
臺灣人喜歡閱讀。據統計,臺灣登記注冊的出版社超過6000家,每年出書近4萬種。人口與新書比例名列全球前茅。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閱讀活動舉行。“文化閱讀沙龍活動幾乎場場爆滿。”曾淑賢說,只要有心讀書,處處皆是誠品。“悅讀”正是臺灣推廣的閱讀價值所在。
書店是城市風景
記者每次去臺灣的誠品書店看書,總是不知不覺就耗去一下午或者一晚上,那里的馥郁書香讓人流連忘返。其實,除了誠品外,臺灣還有更多充滿閱讀氣氛的地方。
臺灣有一家打破臺灣傳統圖書館概念的綠色建筑,一座隱藏在蔥蘢綠意中的樹屋內,陳列的是只有110厘米高的木制書架,那就是北投圖書館,近日它剛躋身全球最美的25家非私立圖書館,為臺灣唯一上榜圖書館。小河,瀑布,樹木環繞,造就靜謐的學習環境。
臺北城南的“紀州庵文學森林”是另一處書香撩人的閱讀空間。紀州庵原是日據時代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后來遠流、爾雅等出版社相繼在此聚集,余光中、王文興等作家也曾在這里安家,成為閱讀氛圍濃厚的文學重鎮。后來這里被臺北市政府改建為“紀州庵文學森林”,各類文學活動常年不斷。這里的館長封德屏說:“紀州庵文學森林”的存在意義,就是讓更多人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美感。
臺灣各地大小書店林立,其中臺北重慶南路一段是讀書人最愛的地方:在這條不到1公里長的路上,集中了幾十家大型書店。到了下午學校放學后,書店里的小讀者會驟然增加。他們選好一本書后,就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書店,無異于釜底抽薪。書店,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風景。”臺灣出版人隱地說。
紙質閱讀未過時
科技發達和快餐主義的當下,電子閱讀擠壓著紙質閱讀的空間。是在網絡上過眼云煙地點擊各種書籍,還是從頭到尾細細閱讀品味一本好書?
“網絡時代,很多人改變了過去的閱讀習慣,或者開始網絡閱讀,或者就不閱讀了。”隱地說,“我們要接受新時代,但也不能拋棄舊時代。”
“當你讀了一本好書,好像欣賞一幅美麗的藝術品,有心靈的激蕩。”臺灣書法家徐松齡說,鼓勵民眾回歸閱讀,做有文化的人。“這關系到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
雖然電子閱讀有其優勢,但紙質閱讀仍是更多臺灣人的選擇。“那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真正感受到書香。”臺灣文化界人士表示。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猶如種下一粒書香的種子。而良好的閱讀習慣之養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個人喜好,身邊人的影響、社會氛圍的熏陶很重要。
在臺灣,當局非常注重培養青少年的讀書習慣,強調親子活動,希望以親情澆灌書香。“現在臺灣的青少年閱讀紙本書籍比以前要少,所以年輕的父母也會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蕭亨哲的媽媽王楚萍在臺灣圖書館當志工,常常帶著孩子到圖書館看書,自小養成閱讀習慣。“很多父母都會利用周末帶著孩子到書店看書,孩子也從被動讀書到主動去看書。”
“喜愛讀書的人心最踏實,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不寂寞,閱讀時接觸的世界永遠都那么清晰。”隱地說。
- 相關新聞:
- ·曾獲扶持資金的上海奉賢學人書店即將關閉 2012.05.09
- ·2011年電子書占英國圖書銷售總量的8% 2012.05.09
- ·淺談印刷業如何迎接電子書沖擊帶來的挑戰 2012.05.04
- ·電子書在德遇冷 印刷品仍是德國人摯愛 2012.05.03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