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版傳媒”——出版業的希望之星
2008-03-11 00:00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余建良
“出版傳媒”以及其控股母公司遼寧出版集團公司的改革,是全國出版業改革的一個縮影。通過這樣的改革,中國出版業收獲的是涌動的活力,收獲的是走向世界的信心。
在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出版業應該作出怎樣的貢獻?作為文化的守望與傳承者,面對這個問題,中國出版人深感重任在肩。
近年來,中國出版人以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個性化的回答。其中,改革傳統體制,將本土出版業做強做大——對內為我國公眾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精品;對外參與國際出版競爭,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加快這項基礎性工作的建設步伐,已經成為出版人的共識。
長期以來,我國出版業受計劃體制影響較深,教材、教輔的出版發行仍然是不少出版單位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較弱,使國內出版業在現代出版變革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體制改革因此成為近年來中國出版業最為熱門的話題。而每一次在國際市場與海外跨國出版巨頭的不期而遇,都會提升中國出版人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
2007年12月21日,由遼寧出版集團公司重組改制設立的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成功上市,這是中國出版業改革的最新嘗試和重大突破。近3個月來,“出版傳媒”在資本市場上的出色表現超出預期。對于遼寧出版傳媒來說,上市開創了全行業的先河;對于中國出版業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蛟S,對于這一點,若干年以后,在中國出版史上,我們會看得更加清晰。
“出版傳媒”的“特異”之處究竟在哪里?
整體上市打造出版傳媒第一股
被譽為“中國出版傳媒第一股”的“出版傳媒”并不是我國內地第一家上市的傳媒企業——此前,已有十家傳媒企業分別在滬深港三地上市——但卻是內地第一家被核準帶著編輯業務和經營業務一同整體上市的傳媒企業。
此前傳媒企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母公司的廣告、發行、印刷、有線網絡投資維護、電視劇制作和影視城開發等經營性業務,并不包括傳媒企業的核心資源——編輯內容。“剝離后上市”有時會給傳媒企業造成雙重的尷尬:一方面,產業鏈一體化的優勢出版欠缺,使最需要資金“做強做大”的內容采編業務得不到來自資本市場融資的直接注入;而如果將股市獲得的融資投入其他領域,無疑又會增加風險。
反觀“出版傳媒”,“整體上市”的優勢便凸顯出來。
據測算,“出版傳媒”70%以上的利潤來自出版業務,主營業務收入近年穩定在10億元左右。公司明確上市首批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4個項目:新設國內出版業第一個集暢銷書、優質圖書和期刊出版、國際出版貿易于一體的出版策劃有限公司;增資遼寧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擴大北方圖書城的全國書店連鎖;補充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流動資金。這些項目指向明確,集中在公司最擅長的主營領域,并且前期已經具備了較好基礎,資本市場上募集的資金將使這些項目建設如虎添翼,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收益。
制度安排確保社會效益完整體現
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出版傳媒企業,是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推廣者,既要通過有形產品的生產銷售,獲得經濟效益,還必須通過對無形產品——先進文化的弘揚與引領,獲得社會效益。
整體上市后,資本運作是否會影響其社會效益的完整體現?
對此,“出版傳媒”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所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同時確保導向正確。
為此,“出版傳媒”做出了具有創新性的制度安排——
首先,“出版決策權”與其他編輯業務分離,由遼寧省出版行政管理機構遼寧省新聞出版局直接控制。公司的選題管理機制,對上市出版社的選題進行嚴格把關。
其二,確立國有資本絕對控股原則,確保國有資本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力、支配力和影響力,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設立條款應對上市后再融資時股本及經營決策權被稀釋的變化。
其三,把出版業的意識形態特殊屬性和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充分體現在法人治理結構之中。集團公司黨組織在內部采取垂直管理方式,公司各子公司、分公司和本部都設立了規范的黨組織,隸屬于集團公司黨委。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