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東:報業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2008-02-09 00:00 來源:中國記者 責編:張奕波
黨的十七大報告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全面部署。新聞出版業是文化的基礎產業和主要傳播行業,在文化建設中擔當著重要的責任。一定要認真貫徹中央部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有力措施,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我國報業實現大發展大繁榮。
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識當前報業發展形勢,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我國報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報業參股或控股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加快。截至目前,全國在A股市場上市的與報業有關的文化企業有北京賽迪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九州陽光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H股市場上市的有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傳媒公司的上市融資實踐為報業的改革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二,事業單位改革方向明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根據各報性質和功能,對于報業改革采取了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明確不同的改革措施。黨報、黨刊和時政類報刊保留事業單位體制,進一步完善支持公益文化事業的政策措施,推動文化事業單位加大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整合新聞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F在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的三項制度改革取得較大進展,廣大新聞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漲,活力明顯增強。
第三,在制定和落實改革的配套政策方面有新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針對報業改革、發展和管理中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新聞出版總署積極抓好有關政策的制定、完善和落實工作,尤其是促進報業改革、發展的政策,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看報的政策,支持報業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數字報業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報紙出版單位走出去的政策等等,有力地保障了報業改革發展的順利推進。
2.當前報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在看到已經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報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第一,體制、機制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報業體制機制改革任務艱巨,不少報紙出版單位對于改革還存在觀望和猶豫的態度,有的報社在內部機制的創新上還不夠,仍然沿襲舊有的機制。同時,改革的配套政策也還不完善。
第二,增長方式不盡合理。報業市場過度依賴中心城市,廣大城鎮和農村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有效開發;增長方式過度依賴規模、數量的擴張和廣告的增長,經營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亟待提高;過度依賴單一媒體,新聞內容資源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有的報社還在依賴行政保護,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報業內容和經營同質化嚴重,發行、廣告惡性競爭阻礙報業進一步做強做大。
第三,對互聯網和手機報、手機電視等新媒體應對不足。以前對互聯網等采取回避態度,不承認它是一種媒體形態,現在互聯網等新媒體在全國兩會、黨的十七大等重大事件的報道上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受眾,得到了廣泛認可。而報業面對新媒體、新技術所采取的應對之策尚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第四,來自國際傳媒和資本的競爭壓力增大。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明確規定外資不能在中國獨立辦報辦刊,但是卻開放了印刷業和出版物分銷服務市場。目前,我國已有中外合資、合作或外商投資的書報刊發行企業40多家,印刷發行企業2400多家,期刊版權合作單位50多家,世界知名品牌期刊大多跟中國有版權合作,例如美國《國家地理》《讀者文摘》《Vogue》《ELLE》等。國內的報刊業已經越來越感受到國際傳媒競爭的壓力。
我國報業目前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增強了改革的緊迫性,改革開放近30年所取得的成就又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2008年是報業結合自身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一年,中國報業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努力實現自身的大發展大繁榮。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報業轉變發展模式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提升報業競爭力的關鍵?茖W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當前,中國報業正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轉變發展模式,不斷增強總體實力和競爭力。
1.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
無論黨報、黨刊、時政類報刊等保留事業體制的單位,還是文化、藝術、生活、科普類等轉制為企業的報刊社,都要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大報告中對于“產業基地”“產業帶”“產業集群”“新業態”等問題所闡釋的新精神。要從主要依賴數量、規模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向大力提高質量、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推動產業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要把優化產品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作為主線,積極推進以資產、資源為紐帶,跨地區、跨部門、跨媒體的多種聯合,實現傳媒業優化升級,要立足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數字報業,打造現代內容產業,提高報業核心競爭力。要實施重大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產業群建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聞出版品牌。
2.著力培養有實力、有影響力的新型市場主體。
要逐步改變我國目前傳媒分布在各地區、各領域,各自為政的分散、弱小的發展格局,逐步使傳媒集團、報業集團、期刊集團等在現有的區域性傳統主營業務基礎上,進一步確立跨地區發展、跨媒體兼營的戰略方向,初步建立集團層面的新型市場主體,組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具備資本運作能力的集團公司,確立以資產和業務為紐帶的治理結構,形成國內傳媒業的戰略投資者。
3.高度重視高新技術在傳媒業中的應用,大力推進內容、形式、生產技術和傳播手段創新。
新聞宣傳的影響不僅取決于內容是否吸引人,而且取決于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當今信息社會,傳播決定影響,誰的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必須花大力氣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新聞傳播體系,使我國新聞宣傳傳播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新聞媒體是信息發布、文化傳播的主渠道,在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中處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戰略重點,遵循傳播規律,不斷改進創新,努力提高輿論力量。要站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生產經營和傳播模式,推進報刊出版技術升級,增強產品的表現力、吸引力和影響力。要充分認識互聯網、手機在新聞宣傳方面的巨大潛能和不可估量的影響,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等新載體的建設、運用和管理,大力發展以互聯網、通訊網、電視網為基礎的電子報紙、電子期刊、網絡文學、網絡數據庫、手機報紙、手機期刊、手機小說等新型數字媒體,努力使互聯網等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新聞宣傳的新載體。
三、推動報業改革在面上展開,向縱深發展
1.進一步明確改革規則,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推動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經營性企業改革。
要進一步明確時政類報刊等公益事業改革的規則,加大對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扶持力度,明確改革規則,以預算管理、政府采購、項目投入、基金支持等方式加快公益性媒體單位的發展,要以項目投入為手段,以激發活力為目標,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黨報集團的改革仍按照中發[2005]14號文件規定,采編和經營兩分開,要堅持黨管媒體,堅持黨管干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始終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新聞媒體中的廣告、印刷、發行傳輸網絡部分,可從事業體制中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進行市場動作,為主業服務。要繼續推動經營性單位轉企改制,加快經營性報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切實解決好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人員分流安置和社會保障等難點問題,使之形成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具有完整的經營自主權,具備參與市場競爭的基本條件。
2.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培育大型傳媒集團戰略投資地位。
我國現有的傳媒集團、報業集團戰略投資地位還未形成,既不能控制產品市場,也不能控制投資市場。新聞出版業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產業化發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收購,打破條塊分割,千方百計培育綜合性大型傳媒出版集團,控制新聞出版市場。完成轉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的新聞出版單位,只要擁有優勢資源、優勢品牌,具有較高產業集中度、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企業本身有上市要求,總署都會給予積極支持。
3.順應高新技術發展趨勢,構建統一規范的市場體系。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界限日益模糊,新舊媒體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強。在按產業發展的趨勢協調管理部門的同時,在政策上也要鼓勵通過資本的紐帶,構建出一種既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又能適應文化產業融合趨勢的組織架構。要加強資本、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培育和規范以網絡為載體的新興文化市場。
四、以改革創新的態度依法管理、科學管理
當前文化體制改革的任務很艱巨,在推進報業改革的同時,也要進行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宏觀管理。新聞出版政府管理部門要以改革創新的態度加強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改進管理方式方法,要以新的思路和辦法下決心解決多年存在的老問題。
1.加強宏觀調控,實施報刊退出機制。
這幾年新聞出版總署制定過很多有關調整結構和優化產業布局等方面的指導意見,但收效不大,問題的核心是沒有建立淘汰機制。下一步要建立健全報刊評估體系和退出機制,實現報刊出版單位優勝劣汰。要淘汰一批違規違法、資不抵債,屢次出問題并且整改無效的報刊社,支持經營優勢突出、有實力的報刊社和報業集團、傳媒集團通過調整、劃轉、兼并、重組等手段發展壯大。
2.完善政策法規,健全行業管理體系。
報業發展既要靠深化改革,也要靠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要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政策體系。要按照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理順執法體制。當前,要重點結合建立以法人準入、產品準入、職業準入、崗位準入這“四大準入”為基礎的行業管理體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在法人準入方面,即將修訂《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互聯網出版管理規定》,2008年計劃修訂《復制管理辦法》《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等規章;在產品準入方面,要研究改進書報刊管理的辦法,既要改善服務,更要加強調控;在職業準入、崗位準入等方面,要明確責任編輯等重要崗位的準入條件,探索建立新聞從業人員資格準入制度。
3.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報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公益性出版事業和經營性出版產業發展不協調是當前我國報紙出版業快速發展進程中的突出問題,公益性報紙出版單位投入長期不足,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薄弱,一般地市和中小城鎮居民的閱讀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下一步新聞出版總署將就報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專題調研并發布實施意見。要優先發展“三農”類和面向“三農”的科技類報紙,加大政府投入,調整出版資源配置,大力扶持面向農村、農業、農民的各類報紙。鼓勵支持省級黨報創辦“農村版”,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市黨報創辦面向“三農”的版面。實施報業十一五規劃中的新農村報紙出版促進計劃,落實公共服務目標,提高農村報紙普及率,破解農村“報荒”。繼續加大力度實施扶持少數民族報紙出版事業計劃,爭取政府專項資金及項目投入,鞏固和加強少數民族報紙出版事業的發展基礎,重點保障少數民族文字黨報的出版發行。實施地市報業振興計劃,大力提高一般地市報紙出版水平,逐步提升千人日報擁有量和報紙普及率,促使報業發展惠及一般城市和中小城鎮廣大群眾。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是黨的十七大總結歷史、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必然要求文化的興盛繁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推進必然催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為推動我國報業大發展大繁榮而奮斗。(作者是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