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方法亟待改革
2006-12-25 00:00 來源:汪堃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成本核算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印刷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經營日趨微利化,對有關成本核算的管理問題愈來愈引起印刷企業決策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的重視。業內專業人士也不斷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改革思路(如:“三全”成本管理;按客戶訂單核算成本等),還有一些印刷企業在學習邯鋼經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實踐中,進行了大膽嘗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筆者想借此文,與業內同仁共同商討,為進一步推動印刷企業成本核算改革工作助一臂之力。
一、印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現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印刷業有關專業人士就曾指出:印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不能正確反映生產耗費;不能如實計算產品成本,對各種產品盈虧情況不明;不能正確編制成本計劃;成本分析無從著手,核算無所適從;削弱了廠際產品成本的可比性” 目前印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從整體效果看,不僅沒有擺脫上述被動局面,而且面對印刷工藝技術的飛速發展,印刷產品的日新月異,許多企業基本上仍然采用的是“部門成本法”和“產值成本法”這些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核算模式,致使印刷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諸多矛盾更為突出。
1.部門法成本核算——粗放型管理的產物。印刷作為加工行業產品品種、規格繁雜,所以印刷產品品種的分類標準,一直采用按加工工序分類的方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印刷企業產品由國家包產包銷,印刷廠只追求速度、產值,而不講盈利和效益,沒有必要把產品成本核算細化。例如書刊裝訂,分為騎馬訂、平訂、鎖線訂等,在工、料費消耗上存在很大差異,但在產品成本核算上,卻僅以“書刊裝訂”綜合成本反映,實際計算結果只是車間綜合成本,只能滿足企業粗放型管理的要求,而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型印刷產品成本費用歸集、市場直接按批量產品包工包料計價的方式,以及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快速反映和應對市場的要求了。
2.產值成本法——人為操縱的成本法。印刷企業一直延用“百元產值成本法”,它是以每百元商品產值(現價)作為單位產品,來核算、考核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這與印刷產品產量的計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印刷企業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作法,即對某些規格、品種復雜,不易測定其實物產量的產品,就以產值替代實物產量進行核算。于是在印刷企業中,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兩種成本核算方法:單位實物量成本和百元產值成本,以致于逐漸形成各類主要產品成本也都可以用百元產值成本進行計算考核。這已成為印刷企業的一大特色。
企業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是一項以貨幣同度量化的統計指標。印刷企業以“產品完工單”的產量乘以印刷產品工價計算出商品產值,再以商品產值計算出百元產值成本,這就對產品成本的真實性、準確性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因為在市場經濟下,工價本身就是可以上下浮動的,特別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印刷工價為適應印刷市場的需求,已由“標準價”改為了“指導價”,對各地區、各類不同印刷企業產品計價的剛性約束力已不復存在了。這不僅失去了成本的可比性,而且給人為調整成本大開了方便之門。在同樣的成本耗費條件下,只要增加產值,就可以使成本下降;而下調產值,又會造成成本上升。在商品產值的“掩蓋”下,產品成本已 霸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例如各類書刊的特 mm種裝訂,在工、料費消耗方面千差萬別,但用百元產值成本計算后,得到的只是一個“特種裝訂”的平均成本價值,產品的真實耗費被商品產值平均值所掩蓋。另外,有些企業在進行期間費用分攤時,也習慣采用產值指標,結果產值越高的部門,費用分攤的任務就越重,也不盡合理?傊,以百元產值成本法核算,使核算結果變成了“模糊成本”。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