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巨豐-紛美發布致員工函,無菌包裝行業蛇吞象收購終落幕!
2025-02-10 16:15 來源:全球印刷與包裝工業 文/派克吉尼 責編:張曉丹
這場“收購大戲”已經落幕,但回過頭來看,新巨豐成功收購紛美包裝的過程堪稱一波三折,既體現了資本運作的復雜性,也折射出行業整合的深層矛盾。我們來回顧一下從試探到全面控制的整個收購過程。
新巨豐于2023年1月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9.99億港元收購紛美包裝28.22%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舉引發紛美管理層強烈反對,認為新巨豐缺乏行業經驗且收購動機存疑,并公開指責其“不講武德”。
2024年6月,新巨豐子公司景豐控股發起全面現金要約,以每股2.65港元收購剩余全部股份,總對價約27.29億港元。紛美管理層隨后提出“管理層要約”作為反制,但未拿出實質性方案。2025年1月21日,新巨豐宣布要約條件達成(持股73.51%),成為無條件收購,迫使紛美管理層終止反制計劃。截至2025年2月4日,新巨豐持股比例已增至93.35%,但仍計劃維持紛美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避免強制私有化。
新巨豐多次嘗試提名董事進入紛美董事會,但均遭否決。2025年1月,新巨豐以73.51%的股權要求召開股東特別大會,試圖罷免現任董事并委任新成員,進一步強化控制權。
在進入核心爭議與阻力階段時,紛美包裝董事會認為新巨豐的要約“不公平合理”,獨立董事委員會建議股東拒絕接受,并公開質疑新巨豐的“敵意收購”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紛美創始人畢樺等高管甚至指責新巨豐“缺乏商業道德”。
同時,紛美包裝的營收和凈利潤均高于新巨豐(2023年紛美營收38.17億元,新巨豐17.37億元),且其國際市場份額和技術實力更強。市場擔憂新巨豐“蛇吞象”后難以有效整合資源,尤其是紛美的海外業務和國際客戶關系(如蒙牛、雀巢)。另外,新巨豐自2022年上市后股價持續下跌,累計跌幅超60%,疊加高杠桿收購帶來的財務壓力,投資者對其整合能力存疑。
版權聲明:本文系cpp114獨家稿件,版權為cpp114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中華印刷包裝網)及作者,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