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的“區塊鏈”產品火了
2022-05-24 19:20 來源:中工網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5月10日,新華文軒聯合“阿里拍賣”,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藏書”產品——阿來《瞻對》的限量3000份藏書票
【CPP114】訊:5月10日,新華文軒聯合“阿里拍賣”,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藏書”產品——阿來《瞻對》的限量3000份藏書票,開售僅2分鐘銷售數據就突破2000份,銷售界面更是引來了超過3萬次圍觀。
這個“炸街”的成果并不意外。此前一天,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品牌“人文之寶”聯合靈境文化、錦鯉拿趣發售正子公也《三國志》數字藏品,售價19.9元,60秒銷售額便破99.5萬元。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出版業首個NFT(區塊鏈的一個條目“不可同質化代幣或不可替代代幣”。)數字藏品——“貳拾年光陰的故事”上架,定價19.9元,限量8888份,上線僅20秒就售罄。
短短兩個月時間,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成都時代出版社等出版機構相繼試水數字藏品,集“圖書知識版權+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運營”于一體,一試之下,紅了一片天。
第一次親密接觸
記者從新華文軒了解到,從立項到推出產品,他們只用了90天。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創部副主任鄺芮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今年春節后,就有很多相關機構嘗試與出版社進行合作推出數字藏品。
可見,挖掘出版社這座知識產權“富礦”,是數字藏品制作、運營、售賣平臺共識之下“蓄謀已久”的事。
“技術的沖擊往往是降維打擊;ヂ摼W1.0和互聯網2.0的到來都悄無聲息,但勢不可擋。出版行業在前兩波互聯網技術革新中,借助互聯網擴寬了發行與傳播的渠道,但在版權上也受到了盜版商巨大的沖擊。這一次大家終于意識到先發優勢的重要性,主動擁抱,這是非常好的態勢。”數傳集團首席運營官陳旻麒表示。
“60秒銷售便破99.5萬元” 并不意外, 鄺芮說。但記者卻頗感意外,“賣書可不是這個速度?”
“一方面,正子公也的《三國志》一直是很火爆的IP;另一方面,數字藏品市場火熱,在與我們合作的平臺上,幾分鐘售罄是很正常的現象,只是一開始大家預測的是5分鐘或者10分鐘!
而新華文軒的編輯則寫下了一段很浪漫、也很感人的話,記錄著“數字藏書”的誕生:“人類在地球這顆古老的星球繁衍生息,把千萬年的智慧和文化,收藏在不同形式的書里,是留在宇宙里永恒延續的痕跡。出版編輯里最懂區塊鏈的一群年輕人,在成都一個下著小雨的傍晚,定下了‘數字藏書’!
玩法疊加,花樣頻出
當書成為數字藏品,買家們到底收藏的是什么?參與試水的各家出版社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貳拾年光陰的故事”匯集長江新世紀20年出版生涯之精華,從2000多幅圖書封面中精選出近700幅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封面,其中有姜文、張藝謀等影視及舞臺上的瞬間;周國平、馬未都等學者的脈動……獨家的區塊鏈編碼,使得藏品在每個買家手中都是“獨一”的。
成都時代出版社推出了《弈藏》數字收藏品,甄選已發現的最早圍棋對局記錄——《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古譜為藍本,以區塊鏈技術賦予其唯一標識和權屬信息。
文學雜志《收獲》與收獲APP則發售了全球首款文學類數字藏品盲盒。它們邀請了梁曉聲、劉亮程、畢飛宇、蔣方舟等8位作家,每位作家都發行兩款數字藏品:一是靜態數字藏品,即一張圖片,包含經過創新設計的書封及作者手寫簽名,裝入“盲盒”,供讀者“開盲”收集;二是動態數字藏品,即一個視頻,在靜態圖片的基礎上增加了作者原聲音頻與視頻特效,供合成活動使用。每個“盲盒”能隨機開出一個作家的靜態數字藏品,集齊某位作家指定份數的靜態數字藏品,則可合成該作家的一份動態數字藏品,額外還能申請獲贈該作家的一本代表作或一整套文集,其中包含簽名版圖書。
封面、內容、圖像、音頻、視頻……圖書內容及其周邊通過上鏈確權、認證,將數字資產化,也將資產數字化。有實體的書或是周邊產品,也有數字化的代碼、視聽文件,玩法疊加,數字藏品形態也在不斷上新。
對接元宇宙,未來可期
出版業與元宇宙融合,“數字藏品是一個開端。” 陳旻麒說。這個觀點也得到了鄺芮的認同!霸谝院蟮脑钪娼换鼍爸,數字藏品的形態肯定與現在不一樣,但這一定是內容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在虛擬世界中,實體書的形式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轉變,它究竟會呈現出什么樣的形式?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编椳钦f。
在陳旻麒看來,涉足數字藏品領域出版業有很多優勢。首先,出版業擁有龐大而優質的資源;其次,數字藏品能將傳統出版物的IP或者核心內容進行精準、直觀的數字化呈現;第三,數字藏品的稀缺性、購買者身份不可篡改性、內容的獨特性符合收藏愛好者的口味,尤其是年輕人。
“出版社應盡快趕上科技的風口,為出版融合發展、數字出版發行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中心主任劉天驕說。
劉天驕還透露,由他們中心牽頭的“數字藏書”項目,下一步將推出全國各大出版社的優質圖書和藏書票,包括小說、非小說類、專業書、劇本、報告、日記、書集、攝影繪畫集。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再提起圖書,我們會想到的,不再是時常翻閱的紙質書,也不是隨時隨地可瀏覽的電子書,或是博物館展柜上斑駁殘破的“老寶貝”。而是一串代碼,一種可增值資產。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