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解析
2021-11-24 10:59 來源:出版商務周報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11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舉行。
【CPP114】訊: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11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舉行。主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發表了主題演講,對“十四五”數字產業發展規劃進行了深度解析。
“十四五”時期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可以簡稱為“四個新”——成為新動能,面臨新形勢,提出新要求,解決新問題。
數字產業成為新動能
近年來,數字技術逐漸成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在出版領域得到了規模化的應用。新聞、教育和廣告等內容的數字出版規模及發行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數字產業成為引領出版產業各方面增長的新風向、新動能。數字產業的不斷壯大還衍生出了形態豐富、多樣化的文化產品,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看視頻、追漫畫、聽音樂、玩游戲已成為全年齡段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根據歷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的數據測算,近5年內數字出版的規模增速達22%。在外部環境不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此持續增長的態勢仍將繼續。
數字產業面臨新形勢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消費以及數字產業的發展面臨許多新形勢。
一是居民收入的預期正在下降,消費意愿出現波動。202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增長了3.5%,增長幅度下降。與2018年、2019年的增速均值相比較,整體少增加了約1.7萬億元。此外,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許多行業的從業者可能面臨失業風險。
二是數字技術創新在全領域中的戰略價值十分顯著;ヂ摼W迅速發展的幾年,數字技術突破了時空限制,出現了產業效率的特征,并凝聚了廣泛的共識,數字技術將在“十四五”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文化資源的規模優勢亟待激活。盡管近些年來,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的賦能效果顯著,但我國仍有大量的文化資源因區域發展情況的差異問題,未能實現數字化保護、傳承和弘揚。
“十四五”規劃提出新要求
今年是文旅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級各部門的發展規劃,均已陸續出臺并進入實施階段,對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發展從不同方面作出了相應部署。
一方面,國家“十四五”規劃特別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并強調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這7項數字經濟產業列為重點產業,作為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通過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構筑美好生活新圖景等方式加快數字化社會的建設步伐。對文化產業而言,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是實現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有力工具。
另一方面,文旅部“十四五”規劃提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強化價值引領,改善民生福祉。
以數字為媒介創作的文化產品,正在通過正式出版渠道走向市場。未來5年,數字出版將從網絡文學領域拓展到學術出版領域,進一步替代傳統出版的工作模式。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