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急于在東南亞建廠的企業發現 離不開中國
2019-08-27 17:08 來源:參考消息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隨著美中貿易爭端加劇,很多企業正急于在東南亞國家建立新的供應鏈,但他們很快就發現,沒有任何地方能像中國那樣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CPP114】訊:隨著美中貿易爭端加劇,很多企業正急于在東南亞國家建立新的供應鏈,但他們很快就發現,沒有任何地方能像中國那樣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越南?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22日報道,隨著美中陷入一場激烈的貿易戰,越南本應從中受益。但越來越明顯的一點是,這個東南亞國家和其他雄心勃勃的制造業目的地要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還需要數年時間。
報道指出,中國擁有專業化供應鏈,是智能手機、鋁梯、吸塵器和餐桌等產品的生產強國,越南此類供應鏈的發展程度遠遠不及,在越南也不容易找到具備美國所要求的安全認證水平和資本密集型機械的工廠。
報道稱,新產業集群不可能一夜之間建成。而且,由于一些制造商在越南設廠以避開美國關稅,人口不到中國十分之一的越南已陷入勞動力短缺,且道路和港口已擁擠不堪。
印度?
除了越南,還有聲音認為,很多商品在印度生產也便宜很多。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近期報道,在貿易爭端背景下,一些大公司計劃將把部分產能移到印度。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國整體收入水平提高,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確實會進一步凸顯。但也不是說人口多和工資水平低就一定意味著有發展制造業的絕對優勢,勞動力素質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如果大多數勞動力文化教育水平低,不能熟練掌握技術,就沒辦法為發展制造業提供大量熟練、穩定的工人!
她認為,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是因為具備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完整的工業體系、大量受過教育的熟練工人、政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堅定承諾和有效舉措。這些中國經驗值得其他亞洲國家借鑒。而且中國也愿意通過產能合作等方式,與其他國家進行戰略對接和優勢互補。
報道分析,盡管印度勞動力便宜,但對于制造商來說卻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中國勞動生產率要比印度高5倍。這是麥肯錫的數據。也就是說,競爭優勢在中國這邊。麥肯錫強調,印度工廠裝備差,生產不是自動化,經常停電,交通基礎設施狀態不佳。對于廠家來說,這都是增加成本的大問題。
水往低處流
俄媒認為,世界級的廠家并不急于從中國離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金磚國家暨G20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飛彪認為:中國在未來數十年仍將是世界產業價值鏈的中心。理由有幾點:
“第一,在2050年之前,雖然印度總人口將超過中國,但中國的勞動人口總數仍是世界數一數二,超過8億,這是支撐制造業的基礎;第二,中國人口紅利雖然已經結束,但卻已轉變為工程師紅利。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在全球遙遙領先;第三,以人工智能、多維智造、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已經到來,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生態。未來,普通勞動力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大幅下滑。中國龐大的高素質人口總量,且在工業4.0技術群上的領先地位,能夠確保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的地位;第四,中國有深厚的工業基礎,產業聚集度高、產業齊全度與規模效應良好,且擁有良好的產業生態,這些都是中國保持制造業地位的堅實基礎。尤其中國擁有在全球居首的龐大市場潛力,更是確保中國全球制造中心的優勢條件,F代化智能制造時代,產業鏈短化已成趨勢,制造業要接近需求市場!
徐飛彪表示,新時代條件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悄然生變,人口規模優勢如果利用不當,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成為劣勢。貿易爭端中,部分產業的確開始轉移至周邊國家,但這個趨勢不是最近才有的。數年前就已開始。這是開放市場經濟下全球產業鏈的自然過程。水往低處流,哪里成本低,產業就轉移到哪里。因此,一些附加價值不高的勞動密集型與資源密集型產業會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進行轉移。貿易爭端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但同時,中國近年每年外資流入仍然保持全球前列,一些高端產業保持流入趨勢。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