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際經濟格局十大變化趨勢
2019-02-16 11:36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15年,是我國比較優勢轉換期,是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崛起的關鍵期,也是國際格局大調整期。
趨勢七:綠色發展成為重要取向
近年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碳生產率、能源生產率、原材料生產率等均有所提升,同時社會對實現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也有比較廣泛的基礎。但廣大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如何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中實現協調平衡的嚴峻挑戰。
展望2035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控制污染、實現低碳轉型的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主流。綠色發展對國際經濟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將對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污染減排形成倒逼機制,促進綠色創新和綠色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趨勢八:全球能源結構與格局將深刻變化
能源供需結構正在出現深刻變化。一是清潔化。非常規油氣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大幅提升了油氣資源的供應能力,預計2040年前全球天然氣將增長45%左右。二是低碳化?稍偕茉闯杀境霈F大幅下降,將在2020年前后與常規化石能源平價上網。三是電力化。電力在未來全球能源系統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四是數字化。數字技術在能源供給與需求中的廣泛應用,將提高能源供給能力、降低成本,也將提高能效、節約成本。分布式能源將成為新的能源供給方式。
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從全球能源需求格局看,據國際機構預測,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預期增長30%左右,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區域成為全球未來能源需求增長的中心,亞洲成為全球石油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地。從全球能源供給格局看,除了歐佩克、俄羅斯等傳統的能源出口大國,美國將成為全球能源新的供給國。
趨勢九:全球糧食安全總體有所改善
全球農業資源潛力巨大,有利于保證全球糧食安全。根據相關機構計算,全球土地資源中尚存非常顯著的潛在耕地規模。全球實際可利用開發的農業耕地達到35億公頃,有14.67億公頃的潛在耕地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考慮到生產技術進步與作物適應性的不斷改良,全球還有26億公頃潛在農業耕地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總的來看,2035年全球糧食安全總體狀況會有所改善,在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驅動下,未來全球糧食消費仍將持續增長。同時,糧食供需格局有所調整,糧食國際貿易持續增長,但部分地區糧食安全形勢仍然嚴峻,區域間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
趨勢十:國際金融中心將多元化
國際貨幣多元化。到2035年,美國仍是對全球綜合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美元仍將處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越來越多的經濟體進入到國際貨幣體系當中,國際貨幣體系的覆蓋范圍也大大拓展,國際貨幣有逐漸多元化的趨勢。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應用范圍將變得更加廣泛,也更受國際社會支持。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金融安全機制從不同渠道得到強化。
國際金融中心多元化。以上海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中心城市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排名緩慢上升,并與排名相近的發達國家城市直接競爭。但倫敦和紐約仍將是國際主要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按區域劃分的趨勢逐漸增強。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