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紙傳瑤鄉
2017-07-12 10:5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睂τ诂F代的人來說,古老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術似乎已變得遙遠。然而,在大山深處的靈川縣蘭田瑤族鄉,至今還保存著傳統的純手工造紙技術。
【CPP114】訊:“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睂τ诂F代的人來說,古老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術似乎已變得遙遠。然而,在大山深處的靈川縣蘭田瑤族鄉,至今還保存著傳統的純手工造紙技術。
該鄉位于靈川縣西北部,年產毛竹100萬根,是廣西第二大毛竹產業基地,也是保持最原始的手工土法造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之一。2013年,蘭田手工造紙技藝被列入第三批桂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據《靈川縣志》記載:清代以來,九屋、藍田、公平等鄉山區竹農土法生產湘紙、草紙。九屋黃梅、藍田南坳所生產湘紙是出口產品。
近日,記者一行從桂林市區驅車兩個半小時,深入蘭田瑤族鄉南坳村委東良村河口隊,只見村寨坐落在半山腰上,漫山的竹林和彎彎曲曲的梯田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我從懂事的時候,我父親就教我做這個,造紙的手藝祖祖輩輩傳到現在,從沒有中斷過!睎|良村村民趙玉成介紹。
土法造紙經過砍竹、剝竹、浸塘、踩料、抄紙、榨紙、撈漿、撿頁、晾干等30多道工序,歷時半年才能做出成品草紙。
采訪當天,恰逢村民破竹麻,走進寨子遠遠就聞到了竹子的清香!斑@個季節正是砍竹子、破竹麻的時候,從選料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講究。竹子太嫩纖維還沒有長成,太老又不能用了。”鄉干部劉明軍對造紙基本流程早已諳熟于心。
每年春末夏初,村民砍下當年新長出的嫩竹,破成寬約3厘米的竹片,置入專用的水塘中,并用石灰浸泡兩個月。選良辰吉日,把浸泡好的竹麻取出來,在水塘或山澗小溪中搓揉,把竹麻上殘留的石灰清洗干凈,再堆放到水塘中,上面蓋一層稻草,把山澗活水引入麻塘,并不斷地換水和風干。
村民介紹,傳統的踩竹麻是造紙過程中最快樂的環節——把浸泡后的竹麻挑回造紙場,經過家中男女老少搓揉后堆放在竹編上,然后光著腳丫,跳上麻堆,用力踩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在麻堆上歡呼、雀躍,大人們也一邊踩著竹麻一邊哼著瑤歌……直到把麻踩成糊狀的紙漿。
農歷九、十月收割完稻子,就是造紙最繁忙的時候。村民趁著難得的好天氣,加班加點榨竹漿、抄紙、榨紙、剝紙、曬紙……
“這是我們這一代的產物。”趙玉成指著榨紙的千斤頂說。近些年,村里的年輕人用機子打漿、千斤頂榨紙,比原來傳統的踩竹麻和利用原始杠桿原理擠壓濕紙,效率提高不少。
“造紙主要集中在深潭和東良村兩個村。最鼎盛的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造紙!蹦羡甏妩h支部副支書鄧義珠說。
“我們小組有23戶,目前還有13戶在造紙,F在價格很低,一擔僅400多元,2014年的時候,一擔可以賣到700元!壁w玉成說。由于近年草紙價格下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
“我每天凌晨4點起床,家里兩三個人輪流撈漿,到晚上10點半能做成一擔。每年大概能做80-90擔,家里6口人,生活基本沒有問題,但沒有多少存款!壁w玉成笑笑說。
雖然現在造紙經濟效益不高,但趙玉成表示,他會一直將這門手藝傳下去。一方面在家造紙,能更好地照顧自己兩個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希望祖輩的手藝能一直傳承下去。
讓人高興的是,山村里的傳統造紙作坊也在與時俱進,在鄉鎮干部的建議下,他們計劃下一步讓草紙提擋升級——趙玉成等人早在2015年就生產出了草宣紙,他們打算在這方面好好拓展。
據悉,由于工藝原因加上產量較小,古法造紙并未對環境造成污染。
- 相關新聞:
- ·棠岙古法造紙:500年薪火不絕 2017.06.29
- ·鉛山連四紙傳統制造工藝 2017.06.14
- ·理工男放棄國企工作,研究古法造紙創業 2017.05.22
- ·中餐申遺打造文化名片 你知道與印刷相關的非遺項目有哪些嗎? 2017.03.2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