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如何延續高增速?
2015-01-07 11:59 來源:FT中文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改革開放時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以2000年分界,把這35年分為兩個時期,可見新世紀后以來用市熾率折算美元衡量的經濟增速大為提升。
【CPP114】訊:一、中國經濟追趕超預期提速
改革開放時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以2000年分界,把這35年分為兩個時期,可見新世紀后以來用市熾率折算美元衡量的經濟增速大為提升。比較1978-2000與2001-2013年前后期,后期用本幣衡量GDP總量年均實際增速是前期1.03倍,考慮GDP平減指數名義年均增長率0.89倍,兩階段增速比較接近。但如用匯率折算美元衡量,后期GDP總量與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對前期都是兩倍多,上述兩指標增量水平更是前期八倍多。
新世紀中國經濟追趕提速,顯然遠遠超出早先預期。比如2005年,中國領導人在一個國際誠對中國經濟前景提出官方預測,認為到2020年中國GDP總量將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實際上,2014年中國GDP可能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人均GDP過7000美元。如此看來,新世紀中國經濟實際追趕速度,大大超出官方早先預測。
超預期變化直接原因,首先是人民幣匯率走勢階段性轉變。改革初期近20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四倍多,新世紀初年本幣匯率進入趨勢性升值階段并推動美元衡量追趕提速。匯率升值趨勢背后最為本質條件,則是進出口可貿易部門生產率持續追趕。2000-13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3.9倍,2000-11年相對OECD國家增長2.14倍該時期中國生產率增速是OECD國家3.14倍,推動國際收支平衡條件下理論均衡匯率升值趨勢展開。
其次,勞動生產率較快增長是一國經濟追趕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中國生產率追趕階段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向市場經濟轉軌,大尺度降低經濟創新活動交易成本,為發揮開放環境下后發優勢和學習效應,為實現大國特有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提供不可或缺制度條件。從增長與發展理論的分析邏輯看,中國收入高速增長過程中國民儲蓄率上升,市撤境下企業創新能力釋放提升資本回報率,帶動資本形成與資本存量快速增長,持續改變社會生產函數結構與提升效率。
中國經濟起飛初始條件與路徑特殊,決定了改革開放時期人民幣匯率先貶后升演變軌跡。改革初期鄉鎮企業釋放資源部門轉移增長效應,進出口部門整體生產率增速不快。上世紀80年代前后逐步放開計劃時期價格管制等原因,造成一般物價較快上漲與市熾率持續貶值壓力。90年代中期后上述兩方面情況實質性改變,開放追趕經濟體本幣升值規律隨后得以現實展開。
二、中國追趕提速的驚人影響
中國追趕提速是21世紀初葉世界經濟史的最重要事件,是理解當今全球范圍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的單個最重要變量。從三個層面觀察新世紀中國追趕提速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版圖:觀察比較危機前后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巨大差距,通過若干宏觀指標“增量貢獻比”觀察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量貢獻的驚人提升,觀察中美若干宏觀指標相對變動軌跡。
首先比較中國、美國、歐元區、日本在國際金融危機前后若干宏觀指標實際增速度。在制造業這個最重要可貿易部門,危機前六年半2001年初-2007年中中國實際增速比上述三個主要發達經濟體快10倍上下,危機后七年半2007年中-2013年底中國又增長近1倍,發達國家累計大體零增長。
改革開放時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以2000年分界,把這35年分為兩個時期,可見新世紀后以來用市熾率折算美元衡量的經濟增速大為提升。比較1978-2000與2001-2013年前后期,后期用本幣衡量GDP總量年均實際增速是前期1.03倍,考慮GDP平減指數名義年均增長率0.89倍,兩階段增速比較接近。但如用匯率折算美元衡量,后期GDP總量與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對前期都是兩倍多,上述兩指標增量水平更是前期八倍多。
新世紀中國經濟追趕提速,顯然遠遠超出早先預期。比如2005年,中國領導人在一個國際誠對中國經濟前景提出官方預測,認為到2020年中國GDP總量將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實際上,2014年中國GDP可能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人均GDP過7000美元。如此看來,新世紀中國經濟實際追趕速度,大大超出官方早先預測。
超預期變化直接原因,首先是人民幣匯率走勢階段性轉變。改革初期近20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四倍多,新世紀初年本幣匯率進入趨勢性升值階段并推動美元衡量追趕提速。匯率升值趨勢背后最為本質條件,則是進出口可貿易部門生產率持續追趕。2000-13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3.9倍,2000-11年相對OECD國家增長2.14倍該時期中國生產率增速是OECD國家3.14倍,推動國際收支平衡條件下理論均衡匯率升值趨勢展開。
其次,勞動生產率較快增長是一國經濟追趕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中國生產率追趕階段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向市場經濟轉軌,大尺度降低經濟創新活動交易成本,為發揮開放環境下后發優勢和學習效應,為實現大國特有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提供不可或缺制度條件。從增長與發展理論的分析邏輯看,中國收入高速增長過程中國民儲蓄率上升,市撤境下企業創新能力釋放提升資本回報率,帶動資本形成與資本存量快速增長,持續改變社會生產函數結構與提升效率。
中國經濟起飛初始條件與路徑特殊,決定了改革開放時期人民幣匯率先貶后升演變軌跡。改革初期鄉鎮企業釋放資源部門轉移增長效應,進出口部門整體生產率增速不快。上世紀80年代前后逐步放開計劃時期價格管制等原因,造成一般物價較快上漲與市熾率持續貶值壓力。90年代中期后上述兩方面情況實質性改變,開放追趕經濟體本幣升值規律隨后得以現實展開。
二、中國追趕提速的驚人影響
中國追趕提速是21世紀初葉世界經濟史的最重要事件,是理解當今全球范圍經濟政治、國際關系的單個最重要變量。從三個層面觀察新世紀中國追趕提速深刻改變全球經濟版圖:觀察比較危機前后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巨大差距,通過若干宏觀指標“增量貢獻比”觀察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量貢獻的驚人提升,觀察中美若干宏觀指標相對變動軌跡。
首先比較中國、美國、歐元區、日本在國際金融危機前后若干宏觀指標實際增速度。在制造業這個最重要可貿易部門,危機前六年半2001年初-2007年中中國實際增速比上述三個主要發達經濟體快10倍上下,危機后七年半2007年中-2013年底中國又增長近1倍,發達國家累計大體零增長。
- 相關新聞:
- ·經濟嚴寒 包裝行業不得不看的轉型策略 2015.01.06
- ·2015年中國經濟不斷下行,就業形勢堪憂 2015.01.06
- ·時政聚焦:看中國經濟的動力轉型 2015.01.0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