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四“TUO”:托、拖、脫、妥
2014-07-31 09:13 來源:投資時報 管清友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中國經濟如何避免脫軌的風險、走向妥當的結局?長期來看,“加增量”終究只能暫時拖住風險,真正化解風險仍然要依靠存量改革。實際上,加快改革與托底經濟并沒有天然的矛盾。相反,面對當前的增長困境,只有通過存量改革才能真正改善私營部門盈利能力,從根本上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
二、“拖”:拖住風險
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繁榮嚴重依賴債務擴張,總杠桿率及債務/GDP比率不斷攀升。這種模式不但沒有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終結,反而因為2009年的4萬億而進一步強化。債務擴張的機理如下:金融危機導致出口萎縮、經濟失速,中國經濟選擇了通過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擴張對抗經濟下行,由于約束機制不健全,形成了過多無效的投資項目。這些僵尸項目轉化不了現金流,加劇了借新還舊的壓力,再疊加保增長壓力,導致地方和國企融資需求大幅提高。利率不敏感和剛性兌付導致銀行繞過監管通過“非標”為地方和國企輸血,債務進一步擴張。
經濟轉型和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新經濟擴張,而舊經濟萎縮,用新經濟的總需求擴張來消化舊經濟的存量債務。地方政府和國企“拆東墻補西墻”的高融資需求和剛性兌付神話導致銀行持續為上述無效部門輸血。從這點看,我們需要打破無效部門剛性兌付的神話,通過地方和國企的違約來引導整個信用體系的價格重估,迅速處置不良,引導金融機構助力新經濟。
中國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末曾經歷過這種存量改革。中央通過大刀闊斧地拿掉了無效率的國企,快速處置了銀行的不良資產,為日后新的經濟繁榮周期打下了堅實基礎。但當下的中國經濟和10多年前相比更加錯綜復雜,過剩產能的規模遠勝以往,債務滾動的壓力明顯加大,存量改革可能導致不可控的社會和政治風險。
因此,新一屆政府改革的思路是“保存量、加增量”!氨4媪俊狈从车氖墙洕拙思維,當經濟滑落至可容忍的下限時,政策會主動有為,政策焦點是保增長、保就業!凹釉隽俊狈从车氖谴媪拷洕定后,政策會轉變為“促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雖然沒有冒險通過整個信用體系的價格重估進行存量改革,但是卻通過結構化的宏觀管理有限“拖”住了風險惡化的步伐。一方面,結構性緊縮的貨幣政策嚴防舊存量進一步擴張式蔓延,打消其貨幣放水的預期;另一方面,通過雷厲風行的反腐,主動降低其風險偏好是未來可選擇的合意路徑。
過去一年多來,政府的確通過結構化的政策有效拖住了風險爆發的步伐。
從貨幣政策來看,央行“放短收長”的扭曲版操作控“非標”,防范非標進一步流入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產等資金黑洞。其次,央行主動引導匯率貶值,防止套利資金單邊流入,牢牢掌握貨幣政策調控的主動權,為日后的定向寬松創造了條件。而連續高利率正回購,將被擠出的無效投資回籠至央行,相當于是提高傳統部門的準備金率,再通過定向寬松將資金配給到有利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領域。
從制度層面來看,反腐力度加大,地方官員“官不聊生”,地方主導的無效投資收縮。嚴控非標和反腐導致地方政府債務增速放緩:近日審計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地方債務余額的年化增速為5.05%,顯著低于2013年6月末前的27%。
不過,如果地方主導投資的舊增長模式不變,政府仍發揮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就會導致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部門債務不斷上升,經濟結構會進一步失衡,拖住風險的同時可能也會拖延了改革。
- 相關新聞:
- ·中國經濟放緩1% 發達國家就得放緩0.15% 2014.07.30
- ·中國經濟將出現四大新常態 2014.07.29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到底缺什么? 2014.07.17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巧調控”促發展 2014.07.1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