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到底缺什么?
2014-07-17 09:21 來源:中評網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文章表示,最近,為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央行兩次定向降低準備金率。這一舉措的基本判斷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缺資金,并且能夠保證降準帶來的流動性可以順利地流向“三農”和小微企業。
二、中國經濟到底缺什么
文章分析,由小微企業推而廣之,中國經濟到底缺什么呢?一句話,中國經濟不缺錢,快速的M2增長,以及大量的外匯儲備,使得中國經濟從總體上看不缺錢。中國經濟缺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機制,缺的是激勵創新的制度安排。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市場經濟的功能是發揮不出來的。我們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制度安排還不到位。具體表現為:
第一,一些政府部門依然熱衷于審批,用行政力量配置資源,資源流動的方向背后不時閃現著行政力量的影子,與市場的指向并不協調。一方面是行政力量的干預,另一方面是地方保護。一些地方政府刻意保護,阻止有競爭力的企業、產品進入本地區,以保護本地區落后企業不被淘汰。市場經濟的全部魅力和活力之源就在于公平競爭,而公平競爭的基本條件是統一市場、平等進入和自由流動。馬克思在講到平均利潤的形成時曾經生動地指出,“那種在不斷的不平衡中不斷實現的平均化,在下述兩個條件下會進行得更快:一是資本有更大的活動性,也就是說,更容易從一個部門和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和另一個地點;二是勞動力能夠更迅速地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個生產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生產地點!瘪R克思強調,第一個條件的前提是,社會內部已經完全的商業自由,消除了自然壟斷以外的一切壟斷;第二個條件的前提是,廢除了一切妨礙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轉移到另一個生產部門,或者從一個生產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生產地點的法律。
第二,市場體系不完善,關鍵是要素價格市場化程度不高,存在著行政定價、隨意干預價格,特別是存在著貨幣注水、扭曲價格的現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決定》提出的這一改革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
第三,支持經濟市場運行的微觀主體還不健全。例如,一方面是國有企業依然約束軟化,只能負盈不能負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不適當地扮演了市場主體的角色,同樣因為約束軟化,只能負盈不能負虧,因而大量舉債、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有待于繼續深化改革;地方政府必須從市場主體的地位中退出。這里還必須提及的是,從產權硬化的角度看,民營企業雖然算得上是完全的市場主體地位,但卻被歧視,不能一視同仁地進入。如果說對民營經濟的發展當初存在著認識問題的話,那么現在確實存在著利益問題。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在政策設計上對非公經濟實行歧視性規定,例如,在市場準入方面設置 “玻璃門”、“彈簧門”,限制競爭;在貸款方面的不合理規定,致使許多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很高,所有這些,都是必須改革的。
- 相關新聞:
- ·時政聚焦:“微刺激”到了做減法的時候 2014.07.16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巧調控”促發展 2014.07.10
- ·?Z&:-N刼?9i /: 2014.06.30
- ·時政聚焦:中國經濟正進入階段性蜜月期 2014.06.1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