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印刷史上的三巨擘 無錫占二
2014-07-11 13:57 來源:江南晚報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昨天,來自無錫歷史文獻館、無錫市歷史學會、無錫市東林文化研究會和蕩口古鎮管委會的30多位文史研究者齊聚蕩口古鎮,為新近開幕的蕩口印刷文化“會通館”出謀獻策。作為我國銅版活字印刷業發祥地之一的蕩口,印刷文化已成為古鎮游的點睛之筆。
蕩口人的印書館成了新熱點
早上9點,蕩口古鎮“會通館”已接待了兩撥游客。據介紹,“會通館”自4月份古鎮開街后,幾乎每天一大早就會有人來參觀,周末和節假日游客更多。無錫市民劉老伯趴在展柜上看得很認真,他告訴記者,他是和老年大學的同學一起乘708路公交來的。上次來,“會通館”還沒開館,這次專門過來看看古人是怎么印書的。江大紡織工程專業的小李和小王結伴而來,邊拍照邊記錄,計劃著要寫一篇關于無錫華氏銅版印刷的暑期論文。
“還有不少游客是做了功課,沖著‘印刷之鄉’來的。”一位文史研究者介紹,提起蕩口古鎮,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義莊文化,其實,印刷文化同樣是蕩口成為歷史文化名鎮的關鍵要素。明代弘治年間,蕩口人華燧(1439―1513年),首創銅活字印刷,他認為自己對活字銅版“會而通矣”,故將其印書館題名為“會通館”。此后,華燧之侄華堅的“蘭雪堂”,無錫膠山安國的“桂坡館”,也用銅版活字技術印刷書籍。無錫華氏、安氏采用活字銅版印書是現存最早且具代表性的金屬活字印本。這些印本現在都可以在“會通館”里看到。
“會通館”或入選第五批市級文保
無錫市歷史學會會長、文史專家湯可可表示,蕩口印刷文化自明代名揚天下后,雖有盛衰起伏,但一直傳承不息,至今已延續了500多年,現在蕩口的彩色印刷又創造了新輝煌。隨著華燧的讀書室及印書工場所在地“會通館”知名度的提升,本地文史專家們也將對其展開深入研究,蕩口的印刷文化必將得到更好地傳承。筆者在現場看到,“會通館”內有“印刷起源”、“活字印刷”、“現代印刷”、“蕩口現代印刷”、“彩印精品”五個部分,同時還展示了華燧的生平事跡。無錫華氏、安氏采用活字銅版印刷的典籍,以及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無錫人王選的手書遺囑等珍貴資料。
文史專家夏剛草介紹,始建于明弘治年間的“會通館”原址就在現在的“會通館”東側。為讓游客在會通館內既能了解到我國印刷業的發展史,又能看到蕩口印刷文化的精華,本地一批文史研究者曾專門前往北京的中國印刷博物館取經,將其展示的精髓內容復制到了“會通館”。作為中國印刷史上的三個重要人物,畢昇、華燧和王選,在“會通館”內都有詳盡的體現,尤其是無錫人華燧和王選的展示部分,更是該館展示的重中之重。據悉,“會通館”有望入列第五批市級文保單位。
- 相關新聞:
- ·印刷術之爭:為何韓國稱中國未發明活字印刷? 2014.07.10
- ·中國活字印刷毋庸置疑 揚州曾發布活字印刷地方標準 2014.02.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