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融資結構現狀亟待改變
2014-06-16 10:5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目前高速增加的貨幣背景下,顯示大多數企業融資難。中國大多數企業融資成本較高或中小企業偏重于國有銀行的間接融資結構,需要改變。
【CPP114】訊:目前高速增加的貨幣背景下,顯示大多數企業融資難。中國大多數企業融資成本較高或中小企業偏重于國有銀行的間接融資結構,需要改變。
筆者認為,加大資本市場多層次建設與實質性運營,加大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提升IPO上市與退市的效率,加大企業債券市場的融資,加大中國利率市朝進程,縮序平衡存貸差,減輕企業成本,使得金融業競爭與自我完善,支持民營及非官方金融機構的合法發展,倡導競爭,促進資金融資多渠道發展。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其外部融資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直接融資,二是間接融資。從中國融資體系對應的融資結構來看,盡管這些年直接融資有所改善,但間接融資依然是占據絕對主流。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上市企業IPO停擺、債券市場發展中的信用與風險等使得直接融資跨越不大,間接融資成本較大。筆者認為,目前進行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是比較迫切的,融資結構改革更是首當其沖。
目前中國社會M2的規模已超過116萬億元,應該說如此龐大的貨幣供應,對于中國實體經濟應構成發展的強勁支撐,但實際上我們分析發現,上市公司業績中16家銀行凈利潤占據總體2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半江山。如果我們以M2/GDP來衡量投入產出的金融效率比,會發現,我們每投入兩元錢才能創造1元的GDP,而美國、德國、日本等則是投入1元創造近兩元的GDP。目前許多傳統型大型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同時許多高利融資貸款或沒有融資成功的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而國有銀行則業績規模大增,社會上所體現的“企業為銀行打工”某種程度上也有一定道理。
去年“錢荒”期間,拆借利率大升,而在貨幣供應規模突破百萬億的背景中,出現如此的怪現象,難道是中國貨幣供應不足嗎?答案非也,百萬億的M2是美國的1.5倍,而GDP卻遠不及美國的現狀表明,是融資結構出現了問題。實際上美國中小企業融資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我們研究發現,美國是利率市朝國家,銀行的破產與發展是共存的,近年及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每年數十家甚至百家銀行不斷年度破產倒閉,顯示了金融機構的優勝劣汰與競爭,也使得融資結構以直接融資占主導的美國市場,并沒有因銀行體系的公司破產而受到較大影響,表現非常穩健,且平穩地化解了金融危機對國內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影響。同時,事實證明,許多高科技企業、傳統企業通過選擇上市、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實現融資發展,比如美國電動汽車中的特斯拉,其債券融資與資本市場上市,使得其取得了不菲的發展,盡管美國市場上市與退市共存,但債券、股票發行等直接融資,加之社區銀行、金融投資公司及銀行業等競爭性貸款服務顯然推動了美國融資結構的不斷完善。
- 相關新聞:
- ·搜房5億元與中介求和 房產電商付費模式面壓力 2014.06.14
- ·“今日頭條”pk報媒 糾紛持續發酵 2014.06.13
- ·總局與中央文資辦赴江西調研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 2014.06.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