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出版社轉型:數字化不是唯一解
2014-01-09 10:36 來源:互聯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歲末年初盤點,一個話題擺在自己面前,即傳統出版社的轉型。一輩子從事出版工作,深有感情,現在大家都在為出版轉型開藥方,開得最多的一張方子就是“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只能如此嗎?
2.檢驗多元化是否成功,重要的是看出版是否比以前做得更好、更有發展和更有影響力,而不是出版比重的強弱。一個出版社,尤其是出版集團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其業務結構必然會多次發生轉型和調整。不僅文化,工業、商業和科技業也是如此。李嘉誠成為華人富商,起始于賣塑料花,后來轉向房地產、高科技,今天他的公司已成為一個綜合性集團?梢,作為產業集團它初始的業務與后來的業務可以差別很大,而不必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閱讀2012年度我國出版集團總體經濟規模綜合排行榜(TOP10),會發現有的出版集團擁有數量很多的出版社和期刊,卻未排上前10位,而有的出版集團只擁有幾個社,卻榜上有名。原因在哪里?一是否做好了教材。二是否拓展了實業。有的集團拓展了投資空間,做大了,有的集團只做出版甚至只做學術出版和專業出版,就必然做小了。
以江蘇鳳凰為例,近年始終位列TOP10榜首,因為它出版做強了,地產等實業也發展起來了。在過去10余年的經濟發展中,中國的房地產利潤最高、最穩定,抓住機遇發展文化地產和實業,其實是一種有智慧的做法。
筆者也很關注安徽出版集團,它只有7家出版社,不可能靠出版進入前10位(2012年居然位列全國第5位)。但它在出版的同時,把實業、商業做大了,掙了錢,反哺出版,其集團內部設立的出版基金居然超過上海全部,可見他們的經驗是成功的、有效的。
筆者還到過一個省級出版集團,成立初期產業的100%是主業,現在30%是主業,70%是它業,但出版搞得比以前好,集團的經營結構也更為合理。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在一個600多萬人的城市從事圖書出版,困難很多,他們的重要經驗是發展印刷實業,以支持出版主業。說明他們很好地理解和繼承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經驗和做法。
這里要消除兩個疑問:1.出版機構能否發展實業?回答是肯定的。筆者認為如果出版社層面以書報刊為主,集團作為投資者成立投資機構發展文化產業和實業并無不妥。2.出版人不懂實業能否做好實業?回答也是肯定的。因為投資是一種決策,操作實業可以聘請專業團隊。事實證明,只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符合實業發展規律,既抓住發展機遇,又有可靠的團隊去操作和保障,實業也是可以發展起來的。
出版肯定面臨一次歷史性轉型,580家出版社以及領導他們的集團,不要把寶只壓在“數字化轉型”上。條條大路通羅馬,轉型的路也是多元的。重要的是方向和道路,是選擇走其中的一條,還是多元發展,這要從自己的實際和實力出發。作為出版人,重要的是不要互相指責,而是多關心和思考自己走得對不對、好不好。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而真理總是在經過實踐檢驗后才顯露出光芒來的。
- 相關新聞:
- ·2014年數字出版技術六大動向 2014.01.02
- ·我國首家童書出版集團近日在漢成立 2013.12.31
- ·鳳凰出版集團:鳳凰傳媒獲得多項中國出版政府獎獎項 2013.12.27
- ·知乎發起首次眾籌出版 2013.12.2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