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回歸紙媒背后的粉絲經濟
2013-12-09 09:57 來源:東方早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紙媒行業的論調持續走低,就在傳統新聞民工們“萬念俱灰”的時候,美國《新聞周刊》宣布了一個利好消息。據《紐約時報》12月3日報道,“《新聞周刊》在去年關停紙質版整整一年后,這本艱苦斗爭的周刊即將重返報刊市場!
在魏武揮看來,10萬份的發行量對《新聞周刊》來說,實在是很小的胃口,廣告商不會看中,也無法通過這么小的發行量賺錢。“利用網絡平臺謀求廣告收入,以此充當發行費用的可能性更大,也許可以保本。”但是,情感消費的缺點在于,公眾往往無法持續性地、年復一年地為此買單
“據說《大眾軟件》也要?耍覀冞@些搞互聯網的人為了拯救它訂一年沒有問題,但是后面就沒有辦法了。這就是粉絲經濟的問題。”
恢復紙質版的《新聞周刊》內容上會有什么突破?“《經濟學人》采用訂閱模式似乎有更強的理由,因為它只關注經濟領域,有那么一點學術研究的味道,因此它的讀者雖然可能小眾,但那些有需求的讀者都是剛需,是有利可圖的!缎侣勚芸芬恢弊叩氖谴蟊姷穆肪,采用小眾的發行,如果內容沒有做得更深度、更專業,那么就不配套了。”
探索新型經營模式
刊網互動第三階段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周葆華看來,《新聞周刊》重推紙質版,是對新的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的一種探索。“一方面是通過集約型的經營方式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捆綁式的銷售方式現在也很多了,就是訂戶可以訂閱同時有網絡版和紙質版的套餐。”《新聞周刊》的競爭對手《時代周刊》在網上的訂閱渠道顯示,453.6美元可以得到162期紙版+電子版+網站的獨家內容,而《紐約客》的訂閱方式則有單獨紙版、單獨網絡版和套餐三種方式,前兩者的定價均為59.99美元一年,而套餐只要69.99美元就能同時享用電子版和紙質版,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套餐。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盡管目前閱讀傳統紙媒的人數正在減少,但新舊轉換階段仍有讀者有閱讀、收藏的需求,故而針對不同讀者群做出不同組合套餐、線上線下整合的銷售方式不失為一種優化的經營模式。
周葆華分析說,整合正在成為報刊和網絡媒體發展的一個趨勢。“以往傳統媒體辦網絡版是一種輔助,以刊物為主,線上只是推廣和內容的延伸,為的是在網絡上保留受眾平臺,擴大影響力,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階段開始強調刊網互動,隨著讀者閱讀平臺和習慣的轉移,網絡版的地位上升了,從陪襯變成主體之一,網絡版和報刊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平衡,兩者在內容生產流程、經營模式上彼此互動。而第三個階段似乎正在形成當中,也許是將來的趨勢,即雜志是以網絡為主,保留品牌和內容生產能力,平臺和技術則完全轉移到新媒體。國內的《新世紀周刊》就宣稱自己是互聯網平臺為主的媒體,有越來越多的雜志開始圍繞互聯網平臺來生產內容。”
對《新聞周刊》回歸后的內容,周葆華同樣十分關心。“通常來講,網絡平臺是24小時生產內容的,用來增強時效性、反應能力和信息集納能力,會有更多與讀者的互動。而紙質版通常是沉淀性的內容,更多是解釋性的報道、整合性的評論、深度的專題。”周葆華認為,在互聯網獲得第一信息落點的情況下,紙質版應該在第二落點上做好信息的整理和深度的解讀。“可能有些讀者就會覺得網絡版過于碎片化了,所以紙質版也能發揮自己的價值,來增強某一媒體品牌的集體印象。”
“據說《大眾軟件》也要?耍覀冞@些搞互聯網的人為了拯救它訂一年沒有問題,但是后面就沒有辦法了。這就是粉絲經濟的問題。”
恢復紙質版的《新聞周刊》內容上會有什么突破?“《經濟學人》采用訂閱模式似乎有更強的理由,因為它只關注經濟領域,有那么一點學術研究的味道,因此它的讀者雖然可能小眾,但那些有需求的讀者都是剛需,是有利可圖的!缎侣勚芸芬恢弊叩氖谴蟊姷穆肪,采用小眾的發行,如果內容沒有做得更深度、更專業,那么就不配套了。”
探索新型經營模式
刊網互動第三階段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周葆華看來,《新聞周刊》重推紙質版,是對新的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的一種探索。“一方面是通過集約型的經營方式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捆綁式的銷售方式現在也很多了,就是訂戶可以訂閱同時有網絡版和紙質版的套餐。”《新聞周刊》的競爭對手《時代周刊》在網上的訂閱渠道顯示,453.6美元可以得到162期紙版+電子版+網站的獨家內容,而《紐約客》的訂閱方式則有單獨紙版、單獨網絡版和套餐三種方式,前兩者的定價均為59.99美元一年,而套餐只要69.99美元就能同時享用電子版和紙質版,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套餐。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盡管目前閱讀傳統紙媒的人數正在減少,但新舊轉換階段仍有讀者有閱讀、收藏的需求,故而針對不同讀者群做出不同組合套餐、線上線下整合的銷售方式不失為一種優化的經營模式。
周葆華分析說,整合正在成為報刊和網絡媒體發展的一個趨勢。“以往傳統媒體辦網絡版是一種輔助,以刊物為主,線上只是推廣和內容的延伸,為的是在網絡上保留受眾平臺,擴大影響力,這是第一個階段。第二階段開始強調刊網互動,隨著讀者閱讀平臺和習慣的轉移,網絡版的地位上升了,從陪襯變成主體之一,網絡版和報刊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平衡,兩者在內容生產流程、經營模式上彼此互動。而第三個階段似乎正在形成當中,也許是將來的趨勢,即雜志是以網絡為主,保留品牌和內容生產能力,平臺和技術則完全轉移到新媒體。國內的《新世紀周刊》就宣稱自己是互聯網平臺為主的媒體,有越來越多的雜志開始圍繞互聯網平臺來生產內容。”
對《新聞周刊》回歸后的內容,周葆華同樣十分關心。“通常來講,網絡平臺是24小時生產內容的,用來增強時效性、反應能力和信息集納能力,會有更多與讀者的互動。而紙質版通常是沉淀性的內容,更多是解釋性的報道、整合性的評論、深度的專題。”周葆華認為,在互聯網獲得第一信息落點的情況下,紙質版應該在第二落點上做好信息的整理和深度的解讀。“可能有些讀者就會覺得網絡版過于碎片化了,所以紙質版也能發揮自己的價值,來增強某一媒體品牌的集體印象。”
- 相關新聞:
- ·《新聞周刊》計劃重推印刷版 轉型為訂閱為主 2013.12.05
- ·數字出版晴雨表:《新聞周刊》完成數字化轉型 2013.08.21
- ·新聞周刊品牌或被出售 轉型數字媒體不到半年 2013.06.03
- ·《新聞周刊》的“落魄”或敲醒傳統紙媒 2013.03.1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