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術“活化石” 傣鄉芒團紙藝傳女不傳男
2013-11-05 10:13 來源:云南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芒團,一個因構紙而名聲響亮的傣鄉。而要說這里的紙,先得說說這里的樹。《酉陽雜俎》里說,“構,田廢久必生!贝_實,在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我看到的構樹都長在荒地上。
【CPP114】訊:芒團,一個因構紙而名聲響亮的傣鄉。而要說這里的紙,先得說說這里的樹。
《酉陽雜俎》里說,“構,田廢久必生。”確實,在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我看到的構樹都長在荒地上。當“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構樹也開始展示生命的大美,但它的美不是縟麗、綺靡的花朵,而是青春與朝霞滋補的綠色。
樹怕剝皮,而芒團的構樹,構皮從樹上剝下的第二天,構樹的傷口已開始結痂。構皮經過陽光暴曬,就是構紙的原料。傣族人把燒火煮飯的火灰用竹篩篩去雜質或炭碴,然后將火灰均勻地灑到構皮上,這就是不用花錢的大堿。堿灰讓纖絲蘇醒,腐質剝離,流水走后,留下構紙需要的骨肉。
芒團構紙的特別,或許要親眼目睹整個制作過程,方能領悟。于是,借夜的一角,記者鋪開芒團構紙,尋訪紙鄉的柔情,以行書的方式落下鳳尾竹搖曳的晨昏,潑水節萌芽的愛……
紙藝傳女不傳男,只因女人吃得苦
覺悟的菩提樹下,是橙色的佛寺,小和尚攤開構紙抄寫的經書,輕輕誦讀,構樹婆娑掛滿鳥語。寺廟是村民謀求幸福的天堂,似乎構紙與寺廟有某種宿命的關聯,600年前,第一張構紙最先經過老和尚的手,添置在案,寫下因果與輪回。
村口半個藍球場大小的小院,所有與構紙有關的事情都一目了然。構樹筆直地站在院場邊,整齊劃一,仿佛它們不是為構紙而生,而是時刻準備著對前來的參觀者迎來送往。生銹的釘子扎進樹身,只為掛一張構樹的簡介,不知別人如何看待,反正我覺得心生疼痛,讓你頓時一癡,半天無語。它們只是上萬棵構樹的代表,5棵還是6棵,在傣鄉最美的時光里,尖型的葉在風里蹁躚,柔軟的枝杈也扭動腰肢。一邊是電教室,我去的那天剛好有個培訓,講授關于構紙制作的內容。另一邊是芒團構紙傳習館,一件件實物詳解著構紙的前世今生。
無端地喜歡上了芒團。我走訪,我記錄,我喜歡與構紙生產者有一搭沒一搭地交流。我發現,構紙生產都只有老人們在做,一了解才清楚年輕人不喜歡瑣碎而辛苦的抄紙活,她們選擇離開芒團去遠方?僧斔齻兓氐竭@片熱土,還是會像寺院里的小和尚,在菩提樹下反思與覺悟。為什么越走得遠,構樹在她們夢里越清晰?
更多的女孩留在了他鄉,成為別人的媳婦,把孩子留在了芒團,交給年邁的父母。在芒團村一個水塘邊,我看到一群女孩,她們在水邊玩著,每個人手里拿著一枝菩提樹,劃動著水,讓白云在她們眼前晃蕩。她們不知道孤獨的滋味就是這個樣子,只有鳥聽她們說話,只有一塘水可以隨意撥動。水塘很深,我感到一絲恐懼,源于我童年時一次嗆水的經歷。
也許,構紙的創造者就是在菩提樹下覺悟的結果,祖先把這一智慧交給了芒團的傣族同胞,而且只交給女同胞,至今仍遵循構紙技藝只傳女不傳男的做法,不為別的,只為傣族女人吃得苦。據說傣族男同胞不負責繁重的農活,譬如收谷打米、犁田耙地,而只負責上山打獵、下河摸魚,傣族的婦女卻要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就是構紙的制作也由她們一手完成。剝構樹皮時,傣族女子們口含真言,念念有詞,她們為樹的傷落淚,構樹不哭,她們哭,刀落下的寒光讓她們周身寒徹,但她們沒有讓刀鋒停下來,她們要完成一種使命。
當豁然開悟的傣族同胞,從泡在水里的構樹上讀出千絲,她們就知道用雙手編織,經過無數次實踐,一張構紙才在水里浮起。構紙讓笨重的竹簡退出歷史舞臺,把龜甲獸骨變成記憶,產量穩定后,進私塾,浪跡民間,讓飽讀詩書的人有稼穡思想的空間。
一生在宮廷為宦46年的蔡倫,并沒有沉淪于權術與利欲之海,每有空暇即閉門謝絕賓客,當他越來越覺得用于書寫紀事用的竹簡、木牘笨重,絲織物又異常昂貴,便發明了造紙術。但有資料表明,有此之前就已有了紙的創造,東漢學者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里曾對“紙”字做過分析,認為紙的最早出現,與絲織業有關。“紙”字的左邊是“系擬旁”,右邊是“氏”字,古時候,氏字是婦女的代名詞。這也就是說,最原始的紙實際上是屬于絲一類的絮,這種絮就是絲織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以后得到的。那么,芒團傣族構紙傳女不傳男,這又是不是一個原因呢?
《酉陽雜俎》里說,“構,田廢久必生。”確實,在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我看到的構樹都長在荒地上。當“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構樹也開始展示生命的大美,但它的美不是縟麗、綺靡的花朵,而是青春與朝霞滋補的綠色。
樹怕剝皮,而芒團的構樹,構皮從樹上剝下的第二天,構樹的傷口已開始結痂。構皮經過陽光暴曬,就是構紙的原料。傣族人把燒火煮飯的火灰用竹篩篩去雜質或炭碴,然后將火灰均勻地灑到構皮上,這就是不用花錢的大堿。堿灰讓纖絲蘇醒,腐質剝離,流水走后,留下構紙需要的骨肉。
芒團構紙的特別,或許要親眼目睹整個制作過程,方能領悟。于是,借夜的一角,記者鋪開芒團構紙,尋訪紙鄉的柔情,以行書的方式落下鳳尾竹搖曳的晨昏,潑水節萌芽的愛……
紙藝傳女不傳男,只因女人吃得苦
覺悟的菩提樹下,是橙色的佛寺,小和尚攤開構紙抄寫的經書,輕輕誦讀,構樹婆娑掛滿鳥語。寺廟是村民謀求幸福的天堂,似乎構紙與寺廟有某種宿命的關聯,600年前,第一張構紙最先經過老和尚的手,添置在案,寫下因果與輪回。
村口半個藍球場大小的小院,所有與構紙有關的事情都一目了然。構樹筆直地站在院場邊,整齊劃一,仿佛它們不是為構紙而生,而是時刻準備著對前來的參觀者迎來送往。生銹的釘子扎進樹身,只為掛一張構樹的簡介,不知別人如何看待,反正我覺得心生疼痛,讓你頓時一癡,半天無語。它們只是上萬棵構樹的代表,5棵還是6棵,在傣鄉最美的時光里,尖型的葉在風里蹁躚,柔軟的枝杈也扭動腰肢。一邊是電教室,我去的那天剛好有個培訓,講授關于構紙制作的內容。另一邊是芒團構紙傳習館,一件件實物詳解著構紙的前世今生。
無端地喜歡上了芒團。我走訪,我記錄,我喜歡與構紙生產者有一搭沒一搭地交流。我發現,構紙生產都只有老人們在做,一了解才清楚年輕人不喜歡瑣碎而辛苦的抄紙活,她們選擇離開芒團去遠方?僧斔齻兓氐竭@片熱土,還是會像寺院里的小和尚,在菩提樹下反思與覺悟。為什么越走得遠,構樹在她們夢里越清晰?
更多的女孩留在了他鄉,成為別人的媳婦,把孩子留在了芒團,交給年邁的父母。在芒團村一個水塘邊,我看到一群女孩,她們在水邊玩著,每個人手里拿著一枝菩提樹,劃動著水,讓白云在她們眼前晃蕩。她們不知道孤獨的滋味就是這個樣子,只有鳥聽她們說話,只有一塘水可以隨意撥動。水塘很深,我感到一絲恐懼,源于我童年時一次嗆水的經歷。
也許,構紙的創造者就是在菩提樹下覺悟的結果,祖先把這一智慧交給了芒團的傣族同胞,而且只交給女同胞,至今仍遵循構紙技藝只傳女不傳男的做法,不為別的,只為傣族女人吃得苦。據說傣族男同胞不負責繁重的農活,譬如收谷打米、犁田耙地,而只負責上山打獵、下河摸魚,傣族的婦女卻要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就是構紙的制作也由她們一手完成。剝構樹皮時,傣族女子們口含真言,念念有詞,她們為樹的傷落淚,構樹不哭,她們哭,刀落下的寒光讓她們周身寒徹,但她們沒有讓刀鋒停下來,她們要完成一種使命。
當豁然開悟的傣族同胞,從泡在水里的構樹上讀出千絲,她們就知道用雙手編織,經過無數次實踐,一張構紙才在水里浮起。構紙讓笨重的竹簡退出歷史舞臺,把龜甲獸骨變成記憶,產量穩定后,進私塾,浪跡民間,讓飽讀詩書的人有稼穡思想的空間。
一生在宮廷為宦46年的蔡倫,并沒有沉淪于權術與利欲之海,每有空暇即閉門謝絕賓客,當他越來越覺得用于書寫紀事用的竹簡、木牘笨重,絲織物又異常昂貴,便發明了造紙術。但有資料表明,有此之前就已有了紙的創造,東漢學者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里曾對“紙”字做過分析,認為紙的最早出現,與絲織業有關。“紙”字的左邊是“系擬旁”,右邊是“氏”字,古時候,氏字是婦女的代名詞。這也就是說,最原始的紙實際上是屬于絲一類的絮,這種絮就是絲織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以后得到的。那么,芒團傣族構紙傳女不傳男,這又是不是一個原因呢?
- 相關新聞:
- ·閻良關閉區內所有造紙企業 2013.11.05
- ·冠豪高新特種紙業基地項目獲3億元中央財政撥款 2013.11.05
- ·10.21-10.25 銅版紙市場價格匯總 2013.11.0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