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原生態傣族純手工棉紙
2013-06-13 09:53 來源:中國普洱茶網 責編:錢瑩
- 摘要:
- 在孟定鎮芒團村,手工造紙延續了近千年,如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繼承下來,是迄今為止工藝傳承最為完整的手工造紙術,成為了中國造紙術的活化石。
對傣家人來說,白棉紙直到現在都是最常用的書寫載體。因為地處熱帶,天氣炎熱潮濕,蚊蟲也比較多,普通紙張放不了幾年就會泛黃或被蟲蛀。這種白綿紙則紙質堅韌潔白,纖維較長,久存也不變色,不易破損,而且防蟲防腐。玉勐嘎老人介紹,白棉紙過去多被官府用來書寫告示、公文或任職文書,也常被寺廟用來抄寫經文。“好上色又不容易破,剪下來的紙邊搓成繩子,可以用來捆東西,F在白棉紙的用途更廣了,很多人買去寫字作畫,每年茶廠還會來收紙,拿去包裝普洱茶。”芒團白綿紙不僅在周邊地區十分暢銷,還遠銷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打造造紙品牌游客也能親上陣
丙射長是位普普通通的傣族農家婦女,今年44歲的她是芒團村有名的造紙能手。對于白綿紙的制造工藝,她從小就耳濡目染,十五六歲就是抄紙的好手。丙射長的家,就是一個小型的造紙廠,白棉紙也是她家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每年能生產兩萬多張紙。而按照今年的市場價,一張大約60×60厘米的紙能賣2.5元,如果是抄經書用的折疊紙,則可以賣到25元。
現在,這門技藝的發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由于很多土地都用于種植經濟作物,構樹大量減少,很多村民只能到外地去收購構樹皮。“而且手工造紙費工費時不容易學,很多年輕人都不愿再來做了。”玉勐嘎說。
孟定鎮新聞中心吳仲禹主任介紹,為保護好這一文化遺產,當地將著力打造傣家造紙這一旅游品牌,為廣大游客提供參觀造紙工藝流程、體驗造紙工藝活動、體驗民風民俗等旅游活動。
記者體驗
5流程11工序全憑手上的功夫
傣族手工造紙分為浸泡、蒸煮、搗漿、抄紙、晾曬5個流程11道工序。
首先把原料用水浸泡,以木槌捶打,經清水漂洗再用草木灰堿液浸泡蒸煮,再拿到村邊的溪水里漂洗,將原料捶打成絮狀后放入水中化為紙漿,最后在木槽中制作成質地柔韌光潔、色澤較白的綿紙,傣家人叫“潔沙”。
在玉勐嘎家,她熱情邀請記者體驗了一次純手工造紙過程。用小木槌捶打時,記者僅打了不到五分鐘手臂就酸了。樹皮擊打成絮狀時,就說明纖維已經被打散,可以放進小桶里準備造紙了。這時,取料的手感很重要,原料的多少決定了紙張的厚度。記者第一次取得太少,第二次又太多,做出來的紙成了紙中的“大胖子”。
- 相關新聞:
- ·中國古造紙術將赴法展出 2013.06.13
- ·許昌市區部分河段遭造紙場染料污染 2013.06.13
- ·廣州國際生活用紙展赴深圳宣傳受追捧 2013.06.09
- ·紙包裝市場緊俏 廣州國際紙展為你揭開端倪 2013.06.0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