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照排打開報業數字化大門
2013-05-24 10:19 來源:浙江在線 責編:錢瑩
- 摘要:
- 從70年代就開始進行的激光照排技術的研究,為報紙打開了通向數字化王國的大門,使它可以以輕松的姿態駛上信息公路。
【CPP114】訊:從70年代就開始進行的激光照排技術的研究,為報紙打開了通向數字化王國的大門,使它可以以輕松的姿態駛上信息公路。
隨著《數字化生存》一書在全世界的流行,“數字化”一詞便時常掛在了人們的嘴邊。而對于媒介來說,是否“數字化”不僅意味著它能否趕得上潮流,還意味著它能否在信息時代占領有利地形在下一輪競爭中取勝,甚至關系著它的生存大事。但廣播與電視的數字化問題都只是在90年代才提到了議事日程。與之相比,報紙要幸運得多。從70年代就開始進行的激光照排技術的研究,為報紙打開了通向數字化王國的大門,使它可以以輕松的姿態駛上信息公路。而更讓我們感到慶幸的是,中國報紙由激光照排化開始的數字化進程完全是一個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過程,并且這個過程是基本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的。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去看看這個過程的起點--“748”工程。
1974年,當全國上下還籠罩在“文革”的陰影中時,一些科技人員和干部把眼光投向了計算機技術這一具有遠大前程的事業,并且敏銳地意識到,漢字的處理問題是在中國普及應用計算機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于是,當時的四機部、一機部、中科院、新華社及國家出版局等五家單位聯名向國務院和國家計委提出申請,請求將漢字信息處 理工程立項,著重解決漢字情報檢索、漢字通信和精密照排等問題。有關領導很快做出了肯定的批復,決定設立代號為“748”的漢字信息處理工程,由四機部組成”748“工程辦公室,由北京大學、山東濰坊電子計算機公司、長春光機所、四平電子所、杭州通信設備廠等單位具體承擔研究任務。
在這其中,精密照排不僅是漢字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世界印刷出版業正在重點攻克的難關。從十一世紀我國的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到十五世紀德國人古登堡發明鉛活字一直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進行的被稱為“冷排”的照排技術的研究,印刷技術在不斷發展,但仍然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所以從七十年代開始,人們開始研究將兩大先進技術即計算機與激光結合起來,用于印刷出版,這也就是精密照排技術。
因此,當中國的“748”工程開始啟動時,國外的同類研究也在緊鑼密鼓進行。1976年,英國蒙納公司(MONOTYPE)推出了處理英文的激光照排機,使“冷排”技術進入到第四個階段--激光照排階段。它的眼光很快又盯住了具有無限潛力的中文市場。1979年,該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樂 秀章教授合作進行的“中文系統”研究取得進展,研制出了第一套中文激光照排系統。
也就在這同一年,“748”工程也誕生了它的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1979年7月27日,被稱為“華光I型”的原理性樣機試制成功,第一張激光照排的中文報紙樣張也問世了。1980年,鄧小平同志看到了用中國自己的激光照排技術排出的樣書《伍豪之劍》,并做出批示:“應加支持”。
1983年出現的華光II型系統于1984年在新華社進行了試用。1985年,真正具有實用意義的華光III型系統產生!督洕請蟆印刷廠與科研單位配合,終于在1987年5月22日,在世界上推出了第一張用計算機-- 激光照排技術處理的整版輸出的中文報紙。 隨后,《經濟日報》在全國率先淘汰了 鉛字印刷。在此后的幾年間,激光照排技術迅速普及到中國的各級報社。1994年4月,《西藏日報》也開始應用激光照排技術出報,這標志著大陸所有省級以上報紙的印刷全部進入了激光照排技術階段。
此后,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和山東濰坊計算機公司推出了方正和華光兩大系列的激光照排系統,他們不斷追蹤著世界印刷出版技術的新動向,并結合中國實際和報社工作的特點,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而中國報社則由應用激光照排機技術開始,逐步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報社工作的各個環節:
- 相關新聞:
- ·新安印務公司拿下報紙印刷“奧斯卡” 2013.05.20
- ·實現數字印刷新視界 揚州報業印刷產業園開工 2013.05.09
- ·傳統印刷企業向數字化印刷轉型一定要緊跟步伐 2013.05.09
- ·數字化設備受推崇,傳統印刷行業陷入困境 2013.05.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