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電子書與紙質書分庭抗禮
2013-04-24 08: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在4月23日第18個“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之際,人們普遍關注著“微時代”的閱讀方式。所謂“微時代”指的是從微博、微信、微小說到微電影、微旅行、微閱讀,人們已無時無刻不被“微生活”所包圍。
【CPP114】訊:在4月23日第18個“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之際,人們普遍關注著“微時代”的閱讀方式。所謂“微時代”指的是從微博、微信、微小說到微電影、微旅行、微閱讀,人們已無時無刻不被“微生活”所包圍。其中,“微時代”中傳統的閱讀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即,從網絡閱讀到電子閱讀、手機閱讀,越來越便捷的閱讀方式“拾補”了人們的破碎的閱讀時光。
“微時代”的閱讀變化
近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對外發布初步研究成果。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18~70歲的國民,對數字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的接觸率為40.3%,比2011年上升1.7個百分點。在我國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有90.6%的讀者表示閱讀過電子書后就不會再購買同類紙質版。
事實上,數字閱讀漸漸占據了閱讀的主流。“簡單、快速、犀利、生動,這就是‘微閱讀’的魅力,這樣的閱讀寫作,一旦嘗到了甜頭怕是再難舍棄了。”日前,作家葉廣芩在北京出版集團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微時代的閱讀——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11屆講壇”上如是說。
“微閱讀”的確侵襲了傳統紙質出版。媒體人蕭三郎認為:“即使我不為‘微閱讀’唱贊歌,它也一樣會來臨。‘微閱讀’正在改變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生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電子書將與紙質出版分庭抗禮。
對此,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福民說:“科技發達會改變閱讀方式。盡管紙質閱讀呈下降趨勢,但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現象。紙質書的閱讀量下降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紙質書籍的地位。”
傳統閱讀與電子書的較量
近日,盤古搜索客戶端在圖書頻道新增了一項“即拍即搜”功能。即,讀者可以在書店拍下想要購買的圖書封面,用“即拍即搜”比對同一本書在不同圖書銷售網站上的售價,也能看到該書價格變動的最新信息。當圖書銷售網站用價格戰吸引讀者的同時,愈來愈多不同的購書、選書方式也讓紙質圖書銷售回暖。但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競爭始終存在。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對我國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的研究結果顯示,74.4%的18~70歲國民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這意味著,傳統閱讀仍是主流。
事實上,數字化閱讀正成為全球化趨勢。據悉,英國25歲以下人群中超過30%的人閱讀電子書。據蕭三郎介紹,不久前頒發的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上榜的作品15部,網絡文學幾乎過半,“這不得不歸功于數字閱讀”。
對于數字閱讀方式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的現象,原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金麗紅說:“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增加了閱讀的便捷,但隨之而來的娛樂化容易讓讀者忽略閱讀的本質,趨于淺薄,而深閱讀、重閱讀必定是歸于紙媒的。”
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各有一批擁躉,不會有誰被取代,但數字閱讀的盛行趨勢可能會改變紙質圖書的功用。
蕭三郎認為,部分圖書或被“奢侈化”,擁有獨一無二價值的、設計精美的書,可以被標高價。而網絡書不會“書卷長留伴一生”,不會留下值得一生珍藏的讀書記憶。相反,紙質圖書卻可以做到。
美國當代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中文版序言中有一段話,或可代表許多傳統圖書愛好者的心聲——“正是對公共圖書館中這些名篇佳作的極端喜好,才激起我對如今屏幕上的東西即電子書籍之類不屑一顧。我喜歡那些向往已久的書籍的紙張、外觀、重量、手感、印刷,甚至是書頁空白。”
碎片化閱讀帶來危機
人們對閱讀的關注,并不應該只存在于“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從“北京閱讀季”活動到對微時代閱讀的探討,再到民間的換書活動等,無一不體現著人們對書香的迫切需求,但一些數據卻表明,人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閱讀危機。
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有這樣幾組數據:2012年我國18~70歲國民綜合閱讀率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39本,與往年基本持平,但相對于韓國的11本、日本的8.4本仍太少;個人總體閱讀情況結果顯示,只有1.3%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53.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微時代”的閱讀變化
近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對外發布初步研究成果。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18~70歲的國民,對數字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的接觸率為40.3%,比2011年上升1.7個百分點。在我國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有90.6%的讀者表示閱讀過電子書后就不會再購買同類紙質版。
事實上,數字閱讀漸漸占據了閱讀的主流。“簡單、快速、犀利、生動,這就是‘微閱讀’的魅力,這樣的閱讀寫作,一旦嘗到了甜頭怕是再難舍棄了。”日前,作家葉廣芩在北京出版集團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微時代的閱讀——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11屆講壇”上如是說。
“微閱讀”的確侵襲了傳統紙質出版。媒體人蕭三郎認為:“即使我不為‘微閱讀’唱贊歌,它也一樣會來臨。‘微閱讀’正在改變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生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電子書將與紙質出版分庭抗禮。
對此,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福民說:“科技發達會改變閱讀方式。盡管紙質閱讀呈下降趨勢,但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現象。紙質書的閱讀量下降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紙質書籍的地位。”
傳統閱讀與電子書的較量
近日,盤古搜索客戶端在圖書頻道新增了一項“即拍即搜”功能。即,讀者可以在書店拍下想要購買的圖書封面,用“即拍即搜”比對同一本書在不同圖書銷售網站上的售價,也能看到該書價格變動的最新信息。當圖書銷售網站用價格戰吸引讀者的同時,愈來愈多不同的購書、選書方式也讓紙質圖書銷售回暖。但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競爭始終存在。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對我國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的研究結果顯示,74.4%的18~70歲國民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這意味著,傳統閱讀仍是主流。
事實上,數字化閱讀正成為全球化趨勢。據悉,英國25歲以下人群中超過30%的人閱讀電子書。據蕭三郎介紹,不久前頒發的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上榜的作品15部,網絡文學幾乎過半,“這不得不歸功于數字閱讀”。
對于數字閱讀方式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的現象,原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金麗紅說:“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增加了閱讀的便捷,但隨之而來的娛樂化容易讓讀者忽略閱讀的本質,趨于淺薄,而深閱讀、重閱讀必定是歸于紙媒的。”
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各有一批擁躉,不會有誰被取代,但數字閱讀的盛行趨勢可能會改變紙質圖書的功用。
蕭三郎認為,部分圖書或被“奢侈化”,擁有獨一無二價值的、設計精美的書,可以被標高價。而網絡書不會“書卷長留伴一生”,不會留下值得一生珍藏的讀書記憶。相反,紙質圖書卻可以做到。
美國當代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中文版序言中有一段話,或可代表許多傳統圖書愛好者的心聲——“正是對公共圖書館中這些名篇佳作的極端喜好,才激起我對如今屏幕上的東西即電子書籍之類不屑一顧。我喜歡那些向往已久的書籍的紙張、外觀、重量、手感、印刷,甚至是書頁空白。”
碎片化閱讀帶來危機
人們對閱讀的關注,并不應該只存在于“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從“北京閱讀季”活動到對微時代閱讀的探討,再到民間的換書活動等,無一不體現著人們對書香的迫切需求,但一些數據卻表明,人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閱讀危機。
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中,有這樣幾組數據:2012年我國18~70歲國民綜合閱讀率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39本,與往年基本持平,但相對于韓國的11本、日本的8.4本仍太少;個人總體閱讀情況結果顯示,只有1.3%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53.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 相關新聞:
- ·沈元勤:專業出版需發揮專長 推廣科普閱讀 2013.04.23
- ·山東省梁山縣:強力打造出版印刷新產業集群 2013.04.23
- ·努力加助力 破解出版傳媒集團發展困局 2013.04.22
- ·鳳凰出版集團:鳳凰傳媒進軍英國出版業 2013.04.2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