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出版教材“退隱” 教科書電子化好嗎?
2013-04-18 14:31 來源:慧聰印刷網 責編:錢瑩
- 摘要:
- 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不斷傳出,電子書“走進”教室,成為最受歡迎的學校新型教材之一。有甚者更是將iPad作為課堂書本。
【CPP114】訊: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不斷傳出,電子書“走進”教室,成為最受歡迎的學校新型教材之一。而有甚者更是將iPad作為課堂書本。去年,在上海嘉定區實驗小學開出了兩個“蘋果班”,一共90個學生。這兩個班的學生可以用iPad上課,回答問題,回家做練習。小一生用iPad學習,免不了引來家長各種擔心。校方表示,這是學校用信息化手段教學的一種試點,學校通過與家長簽訂使用協議書來規范iPad的使用,解決家長擔心的問題。
這樣真的好嗎?當時引起了不少社會認識的爭議,有堅持、有反對。而近來,全國各地不斷有消息傳出,教材電子化的消息。筆者在聽到這則消息之后,卻是憂大于喜。
教材電子化可能導致學生更“文盲”
教科書電子化,這使筆者不自覺的為這些孩子的未來擔憂起來。不說別的,單說這“蘋果班”,筆者認為,“蘋果班”的設立正在潛意識的分化小學生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潛在攀比心理。更有可能讓他們忘“本”,不會寫字。拿筆者來說,太多的依靠電腦、手機之類的產品,有時候想用筆記錄一段文字,明明有些文字很熟悉,就是記不起來。“文字”開始陌生起來,那么假設一下,百年之后,誰還會“寫字”?如果小學生太過依靠諸如蘋果等電子產品,那么筆者敢斷言,不久的將來,這些所謂的“蘋果班”學生,一定會成為只懂得“電子文字”的文盲。
“綠色教材”實施受影響電子書“成就”眾多近視群體
再者,“教材電子化”的出現,為“綠色教材”的實施帶來劇烈影響,眾所周知,電子產品的輻射是對大腦有害的,在生活中。手機、電腦等,都別列在其內,過多、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對人體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孩子正處于成長期,各方面的健康對他們都很重要。故此,筆者提議,在中學校校內,最好不要用這一類的電子產品作為教材。筆者用一個實例說明一切。
家住市中區振興南路桃園小區的黃女士,最近為兒子小陽(化名)的事情感到頗為著急。“我們家孩子今年10歲,最近一段時間看東西總是瞇著眼睛,看書都離得很近,F在也開學了,老師告訴我說他上課不認真聽講,黑板上的作業也經常抄寫錯,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如此,他在家里走路還經常踢到東西,越來越馬虎。”
17日,黃女士趕忙帶著兒子到醫院眼科進行檢查。“經過散瞳驗光,醫生診斷之后告訴我,說孩子已經有400度的近視了。當時我真不敢相信,四個月前我還順便帶著他檢查了一次,當時孩子的視力非常好。誰能想到不到半年,雙眼視力下降這么厲害。”
這樣真的好嗎?當時引起了不少社會認識的爭議,有堅持、有反對。而近來,全國各地不斷有消息傳出,教材電子化的消息。筆者在聽到這則消息之后,卻是憂大于喜。
教材電子化可能導致學生更“文盲”
教科書電子化,這使筆者不自覺的為這些孩子的未來擔憂起來。不說別的,單說這“蘋果班”,筆者認為,“蘋果班”的設立正在潛意識的分化小學生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潛在攀比心理。更有可能讓他們忘“本”,不會寫字。拿筆者來說,太多的依靠電腦、手機之類的產品,有時候想用筆記錄一段文字,明明有些文字很熟悉,就是記不起來。“文字”開始陌生起來,那么假設一下,百年之后,誰還會“寫字”?如果小學生太過依靠諸如蘋果等電子產品,那么筆者敢斷言,不久的將來,這些所謂的“蘋果班”學生,一定會成為只懂得“電子文字”的文盲。
“綠色教材”實施受影響電子書“成就”眾多近視群體
再者,“教材電子化”的出現,為“綠色教材”的實施帶來劇烈影響,眾所周知,電子產品的輻射是對大腦有害的,在生活中。手機、電腦等,都別列在其內,過多、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對人體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孩子正處于成長期,各方面的健康對他們都很重要。故此,筆者提議,在中學校校內,最好不要用這一類的電子產品作為教材。筆者用一個實例說明一切。
家住市中區振興南路桃園小區的黃女士,最近為兒子小陽(化名)的事情感到頗為著急。“我們家孩子今年10歲,最近一段時間看東西總是瞇著眼睛,看書都離得很近,F在也開學了,老師告訴我說他上課不認真聽講,黑板上的作業也經常抄寫錯,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如此,他在家里走路還經常踢到東西,越來越馬虎。”
17日,黃女士趕忙帶著兒子到醫院眼科進行檢查。“經過散瞳驗光,醫生診斷之后告訴我,說孩子已經有400度的近視了。當時我真不敢相信,四個月前我還順便帶著他檢查了一次,當時孩子的視力非常好。誰能想到不到半年,雙眼視力下降這么厲害。”
- 相關新聞:
- ·全球視野:電子書革命繞道美國小學 2013.03.01
- ·高職高專教材印刷出版發行市場亂象叢生 2012.08.14
- ·數字時代 傳統出版在博弈中前行 2011.01.27
- ·大學教材出版亟待創新突破 2010.11.0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