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紙企傳承問題值得中國造紙行業關注
2013-04-10 08:46 來源:中國紙業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等等都陸續步入花甲之年。當精力和健康都已大不如前,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傳承由他們一手創辦的企業?
【CPP114】訊:中國紙企面臨接班問題
1992年對中國的市場經濟來說是永載史冊的一年。年初,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10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召開,1992年開始,得到肯定的中國民營企業開始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起來,現在中國造紙行業的巨頭中有很多正是在此時發展起來的,因此有人把1992年稱為“中國民營企業元年”。
20年過去了,很多曾經的率先“下海”的弄潮兒,現在已經成長為各個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佬;曾經的小廠子,現在已經是上市的大企業,占有龐大的市場份額。時光慷慨地給予這批企業家財富和地位,同時也毫不留情地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和韶華,當初三四十歲年富力強的年輕人現在開始逐漸步入老年。他們曾征服了市場,克服了危機,戰勝了對手,然而終究會敗給時間,他們為企業的發展傾注全部的心血,付出精力,甚至是健康的代價。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等等都陸續步入花甲之年。當精力和健康都已大不如前,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傳承由他們一手創辦的企業?
香港中文大學范博宏教授將2012年稱為“中國家族元年”。范教授認為,從2012年起,中國企業家們不約而同地進入了家庭與事業的新階段,從這一年起,將有一波接一波的中國民營企業首次經歷傳承。這些企業家們堪稱“關鍵世代”,因為他們在未來10年中的決定與作為,將深深地影響家庭與事業未來100年的發展。家務事會影響企業,企業經營又會影響家族前途。要得企業基業長青、家族百年興盛,必須盡早直面傳承大計。傳承規劃不但不能等,而且因為與傳承有關的一系列決定往往有不可逆的后果,所以需要深思熟慮,以科學的方法從長規劃。家族傳承需要建構一整套體系,家族治理、股權規劃、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中國民營企業不同于國有企業,國企不存在傳承的問題;亦不同于外企,外企在傳承的問題上已經有上百年的經驗。民營企業的傳承對中國的造紙行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全國造紙企業中有80%是民營紙企,大型紙企中有63%是民營紙企,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民營紙企的傳承是關乎整個中國造紙行業的一個問題,是值得中國造紙行業去關注的一個問題。
“子承父業”能否成就百年老店?
近幾年,中國民營紙企的第二代漸漸走上前臺,李洪信的女兒李娜擔任太陽紙業副總,接班的意味明顯;張茵的大兒子劉晉嵩擔任玖龍紙業的執行董事,張茵更是毫不掩飾讓愛子接班的想法。外界對于“紙二代”的表現比較認可,這是否代表著“紙二代”接班不存在問題呢?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傳承不力會給家族企業的經營帶來嚴峻的挑戰。
范博宏教授的研究團隊曾經耗時4年,在1980~2008年間對250家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與中國臺灣上市企業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企業從創始家族老一代退休之前5年起到他們退休為止,每100元公司市值平均滑落60元,最后僅余40元,而且在下一代接棒后也沒有起色。這項研究證實,傳承的確是華人企業的嚴峻挑戰。該團隊在內地企業中只調查了12家有交接經驗的上市企業,股價也會縮水大概4成左右,雖然樣本數量比較小,只能作為參考,但一葉亦可知秋。
企業如何傳承?讓子承父業,似乎是大多數人認為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讓子女接班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子女能否接好班?我們發現,“紙二代”們幾乎都有著類似的經歷,從小衣食無憂,接受良好的教育,有過出國留學深造的經歷,接著進入家族企業。然而打小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紙二代”的缺陷同樣明顯,缺乏創業經歷,因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而過于謹慎,規矩于法律的局限,市場嗅覺不如父輩那般明銳,更加缺少父輩所擁有的政商關系網絡。溫州商人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有相當數量的溫州商人并不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他們認為,越是讀書,越是膽小,越是不敢去鋌而走險,而身在市場,想要有所作為,往往需要的是鋌而走險的勇氣。溫州商人一邊拋出這樣的觀念,他身后的保險箱里很可能就鎖著幾個偽造的公章。
如何解決家族企業傳承的問題
去年11月,在采訪福伊特亞太區總裁劉明明的時候,她曾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福伊特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已經傳承5代)且非常成功的家族企業,劉明明的建議比較有說服力。她認為,當家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上千人的大企業之后,企業的一舉一動開始成為社會行為,家族企業應該意識到,財產的所有并不代表經營的所有權。她建議,企業的經營權應該適度的分離,借鑒國外經驗,家族企業應該尋找好用的、專業的經理人,給予經理人足夠空間,并且家族企業要適應接受監督。當然她作為一個跨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更加側重的是國外的經驗。
除職業經理人之外其他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錯誤的呢?有人就不這么認為,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認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企業內部找接班人,起碼沒有文化上的不適應問題。此外,企業的創辦人還可以對自己的接班人長期培養,不斷觀察,選錯的機會應該少過單憑獵頭公司的推薦,再經過數次的面談與測試。如果被挑選的接班人,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突出的表現,早已眾望所歸,將來接班,自然水到渠成。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家族企業如何傳承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需要依據企業其自身的情況去分析和考慮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和格式化的解決方法。綜合中國造紙企業的實際情況,筆者更傾向于讓子女接班。拋開文化、傳統不說,當下的中國造紙業整體來看仍然處在一個比較復雜的市場環境之中,市場不停的在變化,企業的“大腦”要不停的思考類似“迅速搶占市場還是伺機而動”“轉型發展還是繼續擴張”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決定往往更加需要的決策者的果斷和堅決,他的決定影響著整個企業的航向,如同一個船長,最重要的品質不是他駕駛技術有多超,而是他的性格要足夠果斷。試問,一個只有經營權的經理人在遇到上述問題的時候,能否立即作出判斷和決定,著手去做呢?我想,即使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那個時候也是痛苦的。而同樣的問題,擁有企業所有權的“紙二代”接班之后,應該會更加放得開手腳。當然,總統的兒子不一定是總統,商人的兒女不一定天生就會經商。“紙一代”必須要去培養接班人,及早把他的經驗傳授給子女,讓他們去市場里親身實踐,介紹各方利害關系,培養子女的政商人脈,這是十分重要的。
1992年對中國的市場經濟來說是永載史冊的一年。年初,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10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召開,1992年開始,得到肯定的中國民營企業開始如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起來,現在中國造紙行業的巨頭中有很多正是在此時發展起來的,因此有人把1992年稱為“中國民營企業元年”。
20年過去了,很多曾經的率先“下海”的弄潮兒,現在已經成長為各個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佬;曾經的小廠子,現在已經是上市的大企業,占有龐大的市場份額。時光慷慨地給予這批企業家財富和地位,同時也毫不留情地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和韶華,當初三四十歲年富力強的年輕人現在開始逐漸步入老年。他們曾征服了市場,克服了危機,戰勝了對手,然而終究會敗給時間,他們為企業的發展傾注全部的心血,付出精力,甚至是健康的代價。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等等都陸續步入花甲之年。當精力和健康都已大不如前,此時,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傳承由他們一手創辦的企業?
香港中文大學范博宏教授將2012年稱為“中國家族元年”。范教授認為,從2012年起,中國企業家們不約而同地進入了家庭與事業的新階段,從這一年起,將有一波接一波的中國民營企業首次經歷傳承。這些企業家們堪稱“關鍵世代”,因為他們在未來10年中的決定與作為,將深深地影響家庭與事業未來100年的發展。家務事會影響企業,企業經營又會影響家族前途。要得企業基業長青、家族百年興盛,必須盡早直面傳承大計。傳承規劃不但不能等,而且因為與傳承有關的一系列決定往往有不可逆的后果,所以需要深思熟慮,以科學的方法從長規劃。家族傳承需要建構一整套體系,家族治理、股權規劃、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中國民營企業不同于國有企業,國企不存在傳承的問題;亦不同于外企,外企在傳承的問題上已經有上百年的經驗。民營企業的傳承對中國的造紙行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全國造紙企業中有80%是民營紙企,大型紙企中有63%是民營紙企,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民營紙企的傳承是關乎整個中國造紙行業的一個問題,是值得中國造紙行業去關注的一個問題。
“子承父業”能否成就百年老店?
近幾年,中國民營紙企的第二代漸漸走上前臺,李洪信的女兒李娜擔任太陽紙業副總,接班的意味明顯;張茵的大兒子劉晉嵩擔任玖龍紙業的執行董事,張茵更是毫不掩飾讓愛子接班的想法。外界對于“紙二代”的表現比較認可,這是否代表著“紙二代”接班不存在問題呢?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傳承不力會給家族企業的經營帶來嚴峻的挑戰。
范博宏教授的研究團隊曾經耗時4年,在1980~2008年間對250家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與中國臺灣上市企業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企業從創始家族老一代退休之前5年起到他們退休為止,每100元公司市值平均滑落60元,最后僅余40元,而且在下一代接棒后也沒有起色。這項研究證實,傳承的確是華人企業的嚴峻挑戰。該團隊在內地企業中只調查了12家有交接經驗的上市企業,股價也會縮水大概4成左右,雖然樣本數量比較小,只能作為參考,但一葉亦可知秋。
企業如何傳承?讓子承父業,似乎是大多數人認為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讓子女接班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子女能否接好班?我們發現,“紙二代”們幾乎都有著類似的經歷,從小衣食無憂,接受良好的教育,有過出國留學深造的經歷,接著進入家族企業。然而打小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紙二代”的缺陷同樣明顯,缺乏創業經歷,因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而過于謹慎,規矩于法律的局限,市場嗅覺不如父輩那般明銳,更加缺少父輩所擁有的政商關系網絡。溫州商人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有相當數量的溫州商人并不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他們認為,越是讀書,越是膽小,越是不敢去鋌而走險,而身在市場,想要有所作為,往往需要的是鋌而走險的勇氣。溫州商人一邊拋出這樣的觀念,他身后的保險箱里很可能就鎖著幾個偽造的公章。
如何解決家族企業傳承的問題
去年11月,在采訪福伊特亞太區總裁劉明明的時候,她曾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福伊特作為一個歷史悠久(已經傳承5代)且非常成功的家族企業,劉明明的建議比較有說服力。她認為,當家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上千人的大企業之后,企業的一舉一動開始成為社會行為,家族企業應該意識到,財產的所有并不代表經營的所有權。她建議,企業的經營權應該適度的分離,借鑒國外經驗,家族企業應該尋找好用的、專業的經理人,給予經理人足夠空間,并且家族企業要適應接受監督。當然她作為一個跨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更加側重的是國外的經驗。
除職業經理人之外其他的方法是不是就是錯誤的呢?有人就不這么認為,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認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在企業內部找接班人,起碼沒有文化上的不適應問題。此外,企業的創辦人還可以對自己的接班人長期培養,不斷觀察,選錯的機會應該少過單憑獵頭公司的推薦,再經過數次的面談與測試。如果被挑選的接班人,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突出的表現,早已眾望所歸,將來接班,自然水到渠成。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家族企業如何傳承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需要依據企業其自身的情況去分析和考慮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和格式化的解決方法。綜合中國造紙企業的實際情況,筆者更傾向于讓子女接班。拋開文化、傳統不說,當下的中國造紙業整體來看仍然處在一個比較復雜的市場環境之中,市場不停的在變化,企業的“大腦”要不停的思考類似“迅速搶占市場還是伺機而動”“轉型發展還是繼續擴張”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決定往往更加需要的決策者的果斷和堅決,他的決定影響著整個企業的航向,如同一個船長,最重要的品質不是他駕駛技術有多超,而是他的性格要足夠果斷。試問,一個只有經營權的經理人在遇到上述問題的時候,能否立即作出判斷和決定,著手去做呢?我想,即使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那個時候也是痛苦的。而同樣的問題,擁有企業所有權的“紙二代”接班之后,應該會更加放得開手腳。當然,總統的兒子不一定是總統,商人的兒女不一定天生就會經商。“紙一代”必須要去培養接班人,及早把他的經驗傳授給子女,讓他們去市場里親身實踐,介紹各方利害關系,培養子女的政商人脈,這是十分重要的。
- 相關新聞:
- ·基金增配造紙印刷 減持農林牧漁 2013.04.08
- ·造紙輕工行業:關注一季度業績披露行情增 2013.04.05
- ·泉林秸稈造紙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3.04.02
- ·造紙輕工行業周報:木漿價格平穩,廢紙價格回落 2013.04.0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