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興辦國際性報紙 旨在走出去
2013-01-08 08:45 來源:允諾論壇 責編:王岑
- 摘要:
- 一、當前,我國的沿海、沿邊地區的對外交往正在迅速擴大。一些重要城市,例如上海、廣州,正在向國際性都市發展,正在逐步建設成為國際性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
一是人才。要有一批稱職的駐外記者,一批高水平的國際問題評論員和專欄作家,也要有一批能去國外設點開拓的經營管理能手。這些人才,要從現有的新聞隊伍中發現和選拔,也要同新聞院校合作進行培養。
二是設備。要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我們的記者和編輯部。國際報壇新聞競爭十分激烈,這種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說是速度和時效的競爭。人家現在采寫、傳遞、編輯、印刷、發行全部用電子計算機系統聯接,實現了全程電腦化,這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也要努力用最先進的傳播手段來保證新聞的時效和速度。
三是資金。人才和設備都離不開資金,F在一些大報每年廣告收入已達億元、幾億元,多種經營也大有發展,這就為它走出國門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這一基礎上繼續前進,把報紙辦好,有可能贏來更多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環。與此同時,還要從多方面籌集資金,比如,同其他信息產業合作,共同開發國際信息業務;爭取大的企業集團、特別是正在向國外擴展的企業集團投資參股等。報紙所在的城市也應在地方財政中適當撥款支持,因為辦國際性報紙本身就是建設國際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列入當地財政預算。
政策上的支持,關系到國家對國際新聞報道的管理問題。鑒于國際新聞報道的特殊性,國家的管理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舊的觀念似應改變。譬如過多地把報道或評述同外交意向聯系起來,這就難免作繭自縛,影響工作。筆者認為,要在世人面前改變這種成見,要把報紙按照新聞規律所作的報道同官方意向區別區來,從而使政府和報紙都不必為這樣那樣的報道而背負包袱。在這樣的前提下,適當放寬政策,允許報紙自行采訪和報道國際事件,允許報紙對事件作合乎實際的分析和解釋,允許報紙根據國家的基本方針對事件作獨立的評述。國家對外宣傳機構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協調,但這種指導應該是宏觀上的指導,這種協調應該是動態中的協調。當今時代國際風云瞬息萬變,而這種變化信息的傳播又極為神速,我們的新聞媒介要走在信息傳播的前列,就不能沒有較為寬闊的活動空間。
四、 報紙要走出國界,這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條件要逐步創設,經驗要逐步積累。從現實情況看,似乎可以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先辦經濟類的報紙或經濟類海外版,活動余地寬一點,政治上的制約因素少一點。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在戰前只是一份財政金融類報紙,但當時就很有國際影響。英國的《金融時報》今天還是一家金融報紙(當然也登一些與金融直接有關的政治、外交新聞),但它在全世界120個國家擁有廣泛的讀者。我們現在也有幾份冠以“世界”、“國際”字詞的經濟報紙,可惜徒有其名,面對的只是百里之內的小世界,不知幾時真能名實相副?二是先辦面向海外華人的報紙(或海外版)。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達5000萬,炎黃子孫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文化傳統、共同的愛國愛鄉之情,還有種種華人組織可以作為依托,聯系溝通比較方便,困難相對來說要小些。上!缎旅裢韴蟆芬呀浽谶@方面邁開了步子,1994年11月開始在美國印刷發行。但愿先驅者取得成功,并能激勵后來者共赴大業。
當今的時代是個偉大變革的時代。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把整個人類不分國界、不分種族,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們的國家在完成了新時期的第二步戰略目標以后,正在制訂更為宏偉的發展藍圖,更加昂首闊步地走向世界。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新聞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國際傳播觀念,既要辦好國際廣播、國際電視,還要辦好國際性報紙,用卓有成效的國際傳播活動,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在國際社會中大展宏圖貢獻力量。但愿在新世紀到來之前,我們能辦出幾份真正有國際影響的大報來。
- 相關新聞:
- ·2013全球預測:《衛報》可能停止印刷版 2013.01.07
- ·“圖書報紙發行世界第一”意義何在 2013.01.07
- ·2012國外印刷報業油墨市場分析及展望 2013.01.06
- ·電紙書革命:甫一開始即告結束? 2013.01.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