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造業初現“倦鳥回巢”3D打印助力
2013-01-07 10:17 來源:搜狐 責編:王岑
- 摘要:
- 據《新聞晚報》報道,在上世紀80年代初,每5個美國工人中就有1個是在制造業工作,但如今這個比例降到了10比1。
【CPP114】訊:據《新聞晚報》報道,在上世紀80年代初,每5個美國工人中就有1個是在制造業工作,但如今這個比例降到了10比1。過去15年的美國歷史可以稱之為谷歌、臉譜、亞馬遜、蘋果或沃爾瑪的時代,但決不會有人認為那是美國制造業的黃金時代。
在過去,出于減少成本的需要,許多美國企業將制造外包給中國或其它國家的廠商。但近來,節省時間的需要可能使得這些企業將部分生產線遷回美國。 3D打印技術的出現也使得如何制造和在哪里制造的決策過程發生了改變。美國有理由對重振制造業持樂觀態度。畢竟,智能時代下,新的工具讓更多的工作留在了美國。
奧巴馬高調宣布重振制造業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制造業幾乎與夕陽產業劃上了等號。受過良好教育、滿懷雄心的人們愿意選擇的職業是體面的,而且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行業,比如會計、金融、軟件、生物技術等等。
不過,一場金融危機將一切都改變了。美國開始反思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式,提出“去杠桿化”,回歸“再工業化”戰略。
從2009年到2012年,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 《美國制造業振興法案》、“購買美國貨”、“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制造業復興。
為了提高美國制造業吸引資本和投資的能力,政府還通過調整稅收優惠政策來降低制造業的稅收負擔。
奧巴馬認為,美國經濟要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即制造業增長和出口推動型增長,這一主張也開始引導美國制造業“倦鳥回巢”。
制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占比從上世紀80年代的20%回落至如今的10%。對比來看,制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是30%。在美國,從事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的人們會覺得未來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2012年,可以說是幾十年來的首次,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開始對制造業有了更多的信心。
美中成本劣勢在縮小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此前的一份研究報告更是測算出,未來五年中,對于多數銷往北美市場的商品而言,相比美國部分地區,在中國沿海城市建廠只能減少10%到15%的生產總成本,運輸和存貨成本減少是最主要因素。美國的部分州,如南卡羅來納、阿拉巴馬和田納西,將會變得越來越適合建廠。
此外,近年來,隨著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美國頁巖氣產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也有望為回巢企業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能源成本優勢。
波士頓咨詢公司指出,把美國制造業回流放到更大的國際宏觀環境下審視,這一過程尚處在早期,而且不同產業間存在差異,受到勞動力成本所占比例、運輸因素、各國的比較優勢和公司經營戰略等眾多因素影響。但BCG預計未來五年這一趨勢將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對于那些需要擴張的企業。
“至2015年,美國將比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國擁有5%至25%的成本優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成本劣勢差距將會縮小。在2010年,折合成美元的中國產品的成本比美國同類產品便宜12%,而到2015年,這一差距縮小為7%。”波士頓咨詢公司在報告中稱。
技術革新成美“再工業化”主流
從通用電氣(GE)在肯塔基工業園區近60年來的興衰變遷,也可以一窺美國制造業復蘇的場景。
該工業園區建于1951年,到上世紀60年代,如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產量每周6萬臺,1973年的高峰期有23000名工人。
到了80年代,隨著美國制造業衰落,這一園區的工人數已經低于1955年的水平。
而到90年代,這一園區已然成為GE的雞肋,幾任CEO均考慮出售該園區。這是美國制造業夕陽西下的一個典型范例。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以來,這個工業園區連續有新的生產線開張:其中2月份甚至有一條生產線專門組裝最新一代的低耗能熱水器,取代了GE在中國的一家承包工廠。
是什么使得GE做出將這條生產線回遷美國的決定呢?要知道離開中國就意味著沒有了相對廉價及高效的勞動力。答案是,技術革新與減少能耗。
當樣機剛剛抵達肯塔基生產線時,已經生疏多年的工程師圍繞著這款熱水器一籌莫展它的頂端是一大堆接線的控制板。后來重新設計的結果是每5個零件可去除1個,原料成本下降25%,裝配時間從中國的10小時減到2個小時。最后,產品抵達銷售點的價格從1599美元降到1299美元。
在過去,出于減少成本的需要,許多美國企業將制造外包給中國或其它國家的廠商。但近來,節省時間的需要可能使得這些企業將部分生產線遷回美國。 3D打印技術的出現也使得如何制造和在哪里制造的決策過程發生了改變。美國有理由對重振制造業持樂觀態度。畢竟,智能時代下,新的工具讓更多的工作留在了美國。
奧巴馬高調宣布重振制造業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制造業幾乎與夕陽產業劃上了等號。受過良好教育、滿懷雄心的人們愿意選擇的職業是體面的,而且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行業,比如會計、金融、軟件、生物技術等等。
不過,一場金融危機將一切都改變了。美國開始反思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式,提出“去杠桿化”,回歸“再工業化”戰略。
從2009年到2012年,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 《美國制造業振興法案》、“購買美國貨”、“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內保就業促進倡議”等多項政策來幫助美國制造業復興。
為了提高美國制造業吸引資本和投資的能力,政府還通過調整稅收優惠政策來降低制造業的稅收負擔。
奧巴馬認為,美國經濟要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即制造業增長和出口推動型增長,這一主張也開始引導美國制造業“倦鳥回巢”。
制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占比從上世紀80年代的20%回落至如今的10%。對比來看,制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是30%。在美國,從事信息技術領域工作的人們會覺得未來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2012年,可以說是幾十年來的首次,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開始對制造業有了更多的信心。
美中成本劣勢在縮小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此前的一份研究報告更是測算出,未來五年中,對于多數銷往北美市場的商品而言,相比美國部分地區,在中國沿海城市建廠只能減少10%到15%的生產總成本,運輸和存貨成本減少是最主要因素。美國的部分州,如南卡羅來納、阿拉巴馬和田納西,將會變得越來越適合建廠。
此外,近年來,隨著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美國頁巖氣產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也有望為回巢企業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能源成本優勢。
波士頓咨詢公司指出,把美國制造業回流放到更大的國際宏觀環境下審視,這一過程尚處在早期,而且不同產業間存在差異,受到勞動力成本所占比例、運輸因素、各國的比較優勢和公司經營戰略等眾多因素影響。但BCG預計未來五年這一趨勢將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是對于那些需要擴張的企業。
“至2015年,美國將比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國擁有5%至25%的成本優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成本劣勢差距將會縮小。在2010年,折合成美元的中國產品的成本比美國同類產品便宜12%,而到2015年,這一差距縮小為7%。”波士頓咨詢公司在報告中稱。
技術革新成美“再工業化”主流
從通用電氣(GE)在肯塔基工業園區近60年來的興衰變遷,也可以一窺美國制造業復蘇的場景。
該工業園區建于1951年,到上世紀60年代,如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產量每周6萬臺,1973年的高峰期有23000名工人。
到了80年代,隨著美國制造業衰落,這一園區的工人數已經低于1955年的水平。
而到90年代,這一園區已然成為GE的雞肋,幾任CEO均考慮出售該園區。這是美國制造業夕陽西下的一個典型范例。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以來,這個工業園區連續有新的生產線開張:其中2月份甚至有一條生產線專門組裝最新一代的低耗能熱水器,取代了GE在中國的一家承包工廠。
是什么使得GE做出將這條生產線回遷美國的決定呢?要知道離開中國就意味著沒有了相對廉價及高效的勞動力。答案是,技術革新與減少能耗。
當樣機剛剛抵達肯塔基生產線時,已經生疏多年的工程師圍繞著這款熱水器一籌莫展它的頂端是一大堆接線的控制板。后來重新設計的結果是每5個零件可去除1個,原料成本下降25%,裝配時間從中國的10小時減到2個小時。最后,產品抵達銷售點的價格從1599美元降到1299美元。
- 相關新聞:
- ·全國首家3D打印照相體驗館落戶西安 體驗立體印刷 2013.01.05
- ·看三維打印技術在國外軍事領域的應用 2013.01.05
- ·佳能阿聯酋被任命為獨家打印管理服務供應商 2013.01.05
- ·惠普將撤下在亞馬遜的大部分打印機和硒鼓 2013.01.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