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東:影響我國數字印刷快速發展的瓶頸
2012-10-09 13:50 來源:科印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9月27日,在2012“數碼印刷在中國”技術高峰論壇上,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曉東發表了題為“影響中國數字印刷業發展的原因及前景”的精彩演講。
【CPP114】訊:9月27日,在2012“數碼印刷在中國”技術高峰論壇上,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曉東發表了題為“影響中國數字印刷業發展的原因及前景”的精彩演講。在演講中,潘曉東對于中國數字印刷業發展的現狀、影響數字印刷快速發展的瓶頸,以及期待數字印刷快速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讓聽眾對于中國數字印刷業的發展產生了清晰的認識。
“印刷正處在一個發展的特殊時期。”在演講開始,潘曉東就指出,“這是因為2008年開始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至今尚未見底,全球經濟依然處于艱難的衰退期;我們正面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即數字化革命帶來的轉型壓力,但轉型對傳統印刷企業來說卻并不容易;發展綠色印刷對印刷及材料生產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已經處于微利時期的印刷企業要承擔這塊新增成本存在不少困難;我國的印刷產能早已到了供過于求的地步,傳統印刷進一步上前發展的空間有限。”
“印刷是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個行業,他的轉型壓力更大,要求更高,但是,我們的認識卻尚不充分。”潘曉東表示,很多人認為現在數字印刷發展速度較快,但2010年上海數字印刷的全部產值也就是5.95億,僅是當年全市印刷工業總產值585.7億的1%。2011年,上海數字印刷總量為6.19億,絕對量只增加了0.24億,增幅3.85%,與印刷總量17.7%(絕對值689.586億)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語。“2010年,北京數字印刷也占到總產值的1.2%,深圳占到1.5%,總體而言,全國數字印刷發展水平都不高。”
潘曉東又舉了一個例子:上海印刷企業中已有235家年產值超5000萬元(119家產值上億),但數字印刷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以上的僅有16家(最高的為7000萬),500-1000萬的8家,100-500萬的41家。換言之,全上海數字印刷企業年銷售在100萬以上的企業總共才只有65家。在上海4606家印刷企業中,主營數字印刷的企業33家,占全部企業數的0.72%。2010年實現銷售37460.28萬元。一年經營的結果是虧損1352萬元。“這說明,數字印刷業的發展形勢還很嚴峻。”
那么,影響數字印刷快速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潘曉東將其總結為,生產成本偏高,人們已經充分了解數字印刷的優點(按需印刷、就近便捷、實現個性化需求),但難以接受偏高的價格;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出版在國內還遠未形成氣候;數字印刷設備耗材的不兼容,普遍采用的維修與耗材供應抄表式計價,降低了銷售上的競爭性,推高的生產成本;短周期、低成本的小膠印分流了部分在發達國家由數字印刷來完成的印刷業務。除此之外,統計困難,客觀上難以準確把握數字印刷的真實狀況。
潘曉東表示,很多人認為數字印刷成本偏高的原因是進口關稅或是銷售商的高額利潤。但他認為,導致數字印刷成本偏高的原因是缺少介入數字印刷設備與耗材生產的國有與民營企業,客觀上降低了市場競爭烈度;有數字印刷設備的不兼容性導致的售后捆綁式耗材出售與維修服務幫助這些設備營銷商獲得了第二次利潤,成了寄生在生產商身上的寄生蟲,推高了銷售單價。“在國內1張A3的抄表繳費為0.7元,在臺灣是0.3元。哪怕國內再努力努力,降低0.1元,還是臺灣的兩倍。”潘曉東指出。
數字印刷的快速發展,也需要數字出版產業的大力支持。但潘曉東表示,數字出版在國內還遠未形成氣候,還是處于一社一集團單打獨斗的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2009年數字出版的總產出是799.4億,占出版行業的比重可以達到7.5%。但其中手機出版、網絡游戲、網絡廣告的收入可以占到數字出版總產出的97.1%,電子圖書、數字期刊和數字報紙三項加起來才23.1億,真正意義上由傳統出版轉為數字出版的僅占2.9%。因此,需要我們理性地看待數字出版的發展。
《印刷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數字印刷占我國印刷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0%。”潘曉東表示,從現在數字印刷發展情況來看,在三年后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
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潘曉東給出一些建議:“首先要正視現狀,不要高估已經取得的成績,不要刻意粉飾?梢蕴嶙h學習”中國銀聯“,建設數字出版業的共用平臺,改變現時一家一戶式的發展方式。”
具體應該怎么做?潘曉東指出,“應該推動數字印刷設備及耗材的國產化進程,沒有國產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印刷強國之稱;應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影響數字印刷業發展的原因所在,有針對性的應對;應該推動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不妨借鑒”中國銀聯“的經驗,由國家指定權威部門牽頭建立在版權保護基層上的內容交換平臺,積極發展網絡印刷。
“銀聯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統一的平臺會釋放出大量的力量。”潘曉東最后強調說。
“印刷正處在一個發展的特殊時期。”在演講開始,潘曉東就指出,“這是因為2008年開始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至今尚未見底,全球經濟依然處于艱難的衰退期;我們正面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即數字化革命帶來的轉型壓力,但轉型對傳統印刷企業來說卻并不容易;發展綠色印刷對印刷及材料生產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已經處于微利時期的印刷企業要承擔這塊新增成本存在不少困難;我國的印刷產能早已到了供過于求的地步,傳統印刷進一步上前發展的空間有限。”
“印刷是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個行業,他的轉型壓力更大,要求更高,但是,我們的認識卻尚不充分。”潘曉東表示,很多人認為現在數字印刷發展速度較快,但2010年上海數字印刷的全部產值也就是5.95億,僅是當年全市印刷工業總產值585.7億的1%。2011年,上海數字印刷總量為6.19億,絕對量只增加了0.24億,增幅3.85%,與印刷總量17.7%(絕對值689.586億)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語。“2010年,北京數字印刷也占到總產值的1.2%,深圳占到1.5%,總體而言,全國數字印刷發展水平都不高。”
潘曉東又舉了一個例子:上海印刷企業中已有235家年產值超5000萬元(119家產值上億),但數字印刷年銷售收入在1000萬以上的僅有16家(最高的為7000萬),500-1000萬的8家,100-500萬的41家。換言之,全上海數字印刷企業年銷售在100萬以上的企業總共才只有65家。在上海4606家印刷企業中,主營數字印刷的企業33家,占全部企業數的0.72%。2010年實現銷售37460.28萬元。一年經營的結果是虧損1352萬元。“這說明,數字印刷業的發展形勢還很嚴峻。”
那么,影響數字印刷快速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潘曉東將其總結為,生產成本偏高,人們已經充分了解數字印刷的優點(按需印刷、就近便捷、實現個性化需求),但難以接受偏高的價格;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出版在國內還遠未形成氣候;數字印刷設備耗材的不兼容,普遍采用的維修與耗材供應抄表式計價,降低了銷售上的競爭性,推高的生產成本;短周期、低成本的小膠印分流了部分在發達國家由數字印刷來完成的印刷業務。除此之外,統計困難,客觀上難以準確把握數字印刷的真實狀況。
潘曉東表示,很多人認為數字印刷成本偏高的原因是進口關稅或是銷售商的高額利潤。但他認為,導致數字印刷成本偏高的原因是缺少介入數字印刷設備與耗材生產的國有與民營企業,客觀上降低了市場競爭烈度;有數字印刷設備的不兼容性導致的售后捆綁式耗材出售與維修服務幫助這些設備營銷商獲得了第二次利潤,成了寄生在生產商身上的寄生蟲,推高了銷售單價。“在國內1張A3的抄表繳費為0.7元,在臺灣是0.3元。哪怕國內再努力努力,降低0.1元,還是臺灣的兩倍。”潘曉東指出。
數字印刷的快速發展,也需要數字出版產業的大力支持。但潘曉東表示,數字出版在國內還遠未形成氣候,還是處于一社一集團單打獨斗的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2009年數字出版的總產出是799.4億,占出版行業的比重可以達到7.5%。但其中手機出版、網絡游戲、網絡廣告的收入可以占到數字出版總產出的97.1%,電子圖書、數字期刊和數字報紙三項加起來才23.1億,真正意義上由傳統出版轉為數字出版的僅占2.9%。因此,需要我們理性地看待數字出版的發展。
《印刷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數字印刷占我國印刷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0%。”潘曉東表示,從現在數字印刷發展情況來看,在三年后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
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潘曉東給出一些建議:“首先要正視現狀,不要高估已經取得的成績,不要刻意粉飾?梢蕴嶙h學習”中國銀聯“,建設數字出版業的共用平臺,改變現時一家一戶式的發展方式。”
具體應該怎么做?潘曉東指出,“應該推動數字印刷設備及耗材的國產化進程,沒有國產化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印刷強國之稱;應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影響數字印刷業發展的原因所在,有針對性的應對;應該推動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不妨借鑒”中國銀聯“的經驗,由國家指定權威部門牽頭建立在版權保護基層上的內容交換平臺,積極發展網絡印刷。
“銀聯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統一的平臺會釋放出大量的力量。”潘曉東最后強調說。
- 相關新聞:
- ·國內數碼印刷設備裝機量年均增幅30% 2012.10.09
- ·目前中國數碼印刷設備裝機量年均增幅30% 2012.10.08
- ·數碼印刷融合多媒體 富士施樂引領個性化營銷新風向 2012.09.2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