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區面積擴大8倍 地圖每月要重新印刷
2012-10-09 08:54 來源:新聞出版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30年前,也許你會說天安門、軍博;20年前,也許你會說亞運村、北京電視塔;10年前也許你會說新東安市場、首圖。
【CPP114】訊:北京的地標在哪兒?
30年前,也許你會說天安門、軍博;20年前,也許你會說亞運村、北京電視塔;10年前也許你會說新東安市場、首圖。
而現在,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鳥巢、五棵松體育館、央視大樓、國貿三期……北京地標的概念,已經從一個城市濃縮到了一個街區。
層出不窮的新建筑、縱橫交錯的交通、越擴越大的環路,無怪乎曾負責北京地圖工作的中國地圖出版社編輯楊洪泉說,上世紀90年代前的北京地圖幾年都是一個模樣,90年代能夠做到一年一變,而如今,北京地圖每月都要進行更新和重印。
他們通過無數次的核實、校對,只是為了能讓市民“找得著北”,而在我們眼中,他們書寫的卻是這個城市的成長。
微日志初感
從1cm代表250m到1cm≥820m
走進位于西城區紅蓮南路的辦公樓,記者環顧四周,到處堆放著大大小小的北京市區圖。
“來啦,先熟悉熟悉工作吧。”正在批圖的楊洪泉抬起頭,放下放大鏡對記者說。楊洪泉四十歲出頭,他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地圖和資料,這些都是地圖工作者每天工作必備的。
記者在辦公桌上找到了一張1950年手繪的北京市地圖,在這張顯示范圍只有“二環”以內地區的地圖上,很多小胡同的位置都有明顯標注。
這張地圖紙微微泛黃,但依然能看出是當時的工作人員、專家一筆一畫用小筆尖手工繪制出來的。
而再翻開最新版的北京地圖,二環路縮到了只剩整張地圖的1/6大,新地圖的“勢力范圍”已經擴到了六環外,很多具體的地點現在已經很難再在地圖上顯示出來了。
“有什么感受。”在又看了上世紀90年代、2002年的地圖后,老楊開始考起了記者。
“最直觀的感受是,1994年地圖挺空曠的,字號也大,現在的地圖要想看清楚,得往前湊著看。”記者說。
“算入門啦。”面對這個外行人的回答,老楊笑著說,地圖幅度沒有變,變的只是比例尺,1994年的地圖1厘米代表250米,2002年已改成1厘米代表350米,現在對開的北京地圖上,1厘米要代表的已經超過了820米,如今北京城區面積至少相當于建國初期的8倍。
勘測
拿尺子比著校對 練就蠅頭小楷
制作一張地圖并非容易的事。
先要進行航拍,拍攝出來的是“底圖”,然后根據底圖再進行加工處理。制作一張地圖,往往需要城建、規劃等多部門協作。
為了“趕得上”北京的變化,地圖編輯室的編輯經常要到現場勘測核實。
記者按照編輯的要求,拿著尺子在圖上來回比量,包括道路、界線、河流等每一個符號和注記,每一個刻度都要進行記錄。“如果你天天這么練,也能練成我們這樣的蠅頭小楷。”一位編輯笑著說。
尤其是有些單位今天還在這個區,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搬到別的區了。很多新的辦公樓、住宅小區不斷出現,出版社有時只能靠向其他有關部門“討”信息,也有部分信息是出版社自己調查測繪的。為了盡量減少這些“飄忽不定”信息帶來的干擾,出版社還采用了“少印多版”的策略,如今幾乎每個月都要重印。
30年前,也許你會說天安門、軍博;20年前,也許你會說亞運村、北京電視塔;10年前也許你會說新東安市場、首圖。
而現在,國家大劇院、首都博物館、鳥巢、五棵松體育館、央視大樓、國貿三期……北京地標的概念,已經從一個城市濃縮到了一個街區。
層出不窮的新建筑、縱橫交錯的交通、越擴越大的環路,無怪乎曾負責北京地圖工作的中國地圖出版社編輯楊洪泉說,上世紀90年代前的北京地圖幾年都是一個模樣,90年代能夠做到一年一變,而如今,北京地圖每月都要進行更新和重印。
他們通過無數次的核實、校對,只是為了能讓市民“找得著北”,而在我們眼中,他們書寫的卻是這個城市的成長。
微日志初感
從1cm代表250m到1cm≥820m
走進位于西城區紅蓮南路的辦公樓,記者環顧四周,到處堆放著大大小小的北京市區圖。
“來啦,先熟悉熟悉工作吧。”正在批圖的楊洪泉抬起頭,放下放大鏡對記者說。楊洪泉四十歲出頭,他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地圖和資料,這些都是地圖工作者每天工作必備的。
記者在辦公桌上找到了一張1950年手繪的北京市地圖,在這張顯示范圍只有“二環”以內地區的地圖上,很多小胡同的位置都有明顯標注。
這張地圖紙微微泛黃,但依然能看出是當時的工作人員、專家一筆一畫用小筆尖手工繪制出來的。
而再翻開最新版的北京地圖,二環路縮到了只剩整張地圖的1/6大,新地圖的“勢力范圍”已經擴到了六環外,很多具體的地點現在已經很難再在地圖上顯示出來了。
“有什么感受。”在又看了上世紀90年代、2002年的地圖后,老楊開始考起了記者。
“最直觀的感受是,1994年地圖挺空曠的,字號也大,現在的地圖要想看清楚,得往前湊著看。”記者說。
“算入門啦。”面對這個外行人的回答,老楊笑著說,地圖幅度沒有變,變的只是比例尺,1994年的地圖1厘米代表250米,2002年已改成1厘米代表350米,現在對開的北京地圖上,1厘米要代表的已經超過了820米,如今北京城區面積至少相當于建國初期的8倍。
勘測
拿尺子比著校對 練就蠅頭小楷
制作一張地圖并非容易的事。
先要進行航拍,拍攝出來的是“底圖”,然后根據底圖再進行加工處理。制作一張地圖,往往需要城建、規劃等多部門協作。
為了“趕得上”北京的變化,地圖編輯室的編輯經常要到現場勘測核實。
記者按照編輯的要求,拿著尺子在圖上來回比量,包括道路、界線、河流等每一個符號和注記,每一個刻度都要進行記錄。“如果你天天這么練,也能練成我們這樣的蠅頭小楷。”一位編輯笑著說。
尤其是有些單位今天還在這個區,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搬到別的區了。很多新的辦公樓、住宅小區不斷出現,出版社有時只能靠向其他有關部門“討”信息,也有部分信息是出版社自己調查測繪的。為了盡量減少這些“飄忽不定”信息帶來的干擾,出版社還采用了“少印多版”的策略,如今幾乎每個月都要重印。
- 相關新聞:
- ·新版地圖印刷完成 已在通遼上市 2012.09.29
- ·釣魚島地圖印刷成中英日版本 眾讀者搶購 2012.09.21
- ·釣魚島專題地圖發行 將統一快遞發9大城市 2012.09.20
- ·亞馬遜發布測試版地圖API 欲挑戰谷歌地圖地位 2012.09.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