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營改增” 減稅未減負癥結在哪?
2012-08-31 08:29 來源:中評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面對經濟下滑的趨勢,國內穩增長的根基是否牢靠已經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實際上無論貨幣政策上可能的隨時調整,抑或是地方版“4萬億”的悄然啟動,都不能輕易令穩增長水到渠成。
【CPP114】訊:面對經濟下滑的趨勢,國內穩增長的根基是否牢靠已經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實際上無論貨幣政策上可能的隨時調整,抑或是地方版“4萬億”的悄然啟動,都不能輕易令穩增長水到渠成。如何實現穩增長,說到底最有發言權的還是企業這個市場的主體。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評論員趙民望文章稱,目前,國內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以及正在遭遇的生存壓力,體現了微觀層面的種種不樂觀。簡單說來就是企業經營困難,中小微企業的感受尤為強烈。
在中央出臺的相關政策中,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已有結構性減稅的具體措施。而國務院日前決定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就是希望通過“營改增”使企業受益。理論上,企業從“營改增”獲益的首先是服務業企業登記成為一般納稅人后,可以抵扣購買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的相關進項。其次是制造業企業,貨物批發和零售企業能抵扣接受服務的相關進項。第三是從事跨境服務的企業原來通常會產生5%的營業稅成本,現在“營改增”后可能不會發生任何實際的增值稅成本。
這項稅制改革的試點由此為企業所期待,試點地區的統計數據也表明,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整體稅負減輕。
文章表示,11月1日起,廣東將正式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然而,來自企業的反映卻是抱怨多多,尤其是小微企業對此并不看好。政府給小企業減稅了,為什么還說負擔重呢?據報道,減稅是減免個體的稅收、減免營業額少的小型企業的稅收,因此在試點過程中很多個體都被限期升級為企業;成為企業之后,每月除了納稅之外還得上交財務報表,企業不得不再請會計兼職報賬。小企業的苦日子也就來了:要“自報”前三年的報表,并且追繳所得稅、城建稅、印花稅、堤圍費、教育附加、租賃發票,當然還會追繳社保、三險一金等等。
也就是說,減稅了,卻沒有減負。這才是廣大企業經營恐懼的所在。因為,“營改增”并沒有真正降低納稅企業的稅負。廣東省相關財政收入數據,攤開了這枚硬幣的另一面:企業的真正負擔來自于稅外而非稅內。據統計,廣東有10個市的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高達30%-40%,非稅收入的比例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2009年至2011年,廣東省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占比從14.2%升至17.5%。今年1至7月份,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597.01億元,其中非稅收入654.99億元,占比18.2%。而非稅收入總額在征收的前7個月,就已超過了2009年全年的征收總額。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非稅收入太多,所占比例過高,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等。假如非稅收入猛增,意味著地方經濟困難,稅收不樂觀,但為了財政收入增長的“面子”,為了保證項目的投資,地方政府就會不惜設法增加非稅收入;與此對應,企業的稅外負擔必然被一再加碼。因此,即便國家降低稅率,中小微企業感受到的仍然是不堪負擔的稅費不分的“稅收”重壓。
文章最后說,暨南大學教授沈肇章就此建議:“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一定要結合清理整頓非稅收入。而其根本則在于改革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不相匹配的分配關系,否則地方政府將難以抑制亂收費沖動,企業負擔也難以實現真正減輕。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評論員趙民望文章稱,目前,國內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以及正在遭遇的生存壓力,體現了微觀層面的種種不樂觀。簡單說來就是企業經營困難,中小微企業的感受尤為強烈。
在中央出臺的相關政策中,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已有結構性減稅的具體措施。而國務院日前決定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就是希望通過“營改增”使企業受益。理論上,企業從“營改增”獲益的首先是服務業企業登記成為一般納稅人后,可以抵扣購買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的相關進項。其次是制造業企業,貨物批發和零售企業能抵扣接受服務的相關進項。第三是從事跨境服務的企業原來通常會產生5%的營業稅成本,現在“營改增”后可能不會發生任何實際的增值稅成本。
這項稅制改革的試點由此為企業所期待,試點地區的統計數據也表明,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整體稅負減輕。
文章表示,11月1日起,廣東將正式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然而,來自企業的反映卻是抱怨多多,尤其是小微企業對此并不看好。政府給小企業減稅了,為什么還說負擔重呢?據報道,減稅是減免個體的稅收、減免營業額少的小型企業的稅收,因此在試點過程中很多個體都被限期升級為企業;成為企業之后,每月除了納稅之外還得上交財務報表,企業不得不再請會計兼職報賬。小企業的苦日子也就來了:要“自報”前三年的報表,并且追繳所得稅、城建稅、印花稅、堤圍費、教育附加、租賃發票,當然還會追繳社保、三險一金等等。
也就是說,減稅了,卻沒有減負。這才是廣大企業經營恐懼的所在。因為,“營改增”并沒有真正降低納稅企業的稅負。廣東省相關財政收入數據,攤開了這枚硬幣的另一面:企業的真正負擔來自于稅外而非稅內。據統計,廣東有10個市的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高達30%-40%,非稅收入的比例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2009年至2011年,廣東省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占比從14.2%升至17.5%。今年1至7月份,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597.01億元,其中非稅收入654.99億元,占比18.2%。而非稅收入總額在征收的前7個月,就已超過了2009年全年的征收總額。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非稅收入太多,所占比例過高,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非稅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等。假如非稅收入猛增,意味著地方經濟困難,稅收不樂觀,但為了財政收入增長的“面子”,為了保證項目的投資,地方政府就會不惜設法增加非稅收入;與此對應,企業的稅外負擔必然被一再加碼。因此,即便國家降低稅率,中小微企業感受到的仍然是不堪負擔的稅費不分的“稅收”重壓。
文章最后說,暨南大學教授沈肇章就此建議:“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一定要結合清理整頓非稅收入。而其根本則在于改革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不相匹配的分配關系,否則地方政府將難以抑制亂收費沖動,企業負擔也難以實現真正減輕。
- 相關新聞:
- ·2012年我國結構性減稅政策涉及的五方面 2012.04.19
- ·???????????????? 2012.04.16
- ·國家推行結構性減稅 小微印企得到實惠 2012.04.05
- ·成都印刷企業從結構性減稅得到實惠 2012.04.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