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決書刊印刷產能過剩探討分析
2012-02-24 09:45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責編:王岑
- 摘要:
- 書刊印刷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歷史問題。在如何轉移過剩生產能力的問題上,企業有兩種擔心。
【CPP114】訊:書刊印刷生產能力過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歷史問題。在如何轉移過剩生產能力的問題上,企業有兩種擔心:一是好不容易形成的書刊生產能力要轉“行”去做別的,萬一生產業務繁忙,豈不措手不及,打亂生產結構。二是這些過剩的生產能力都是很“專業”的有一技之長的工人,在書刊印刷廠除了“干”書刊工作別無專長。真要工人轉“行”去千別的,企業處在十字路口,還真沒有“想”好。
眾所周知,幾十版的報紙每份售價只不過1元錢左右,印刷廠又能從中分攤到多少呢?一本印刷精美的雜志也不過賣10元錢一本,如今廣告減少,雜志社受累不說,印刷廠該怎么辦?圖書受到多媒體的沖擊,出版社的日子不好過,印刷廠的處境就更可想而知了。既然書刊印刷比例失調,又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再不進行企業結構調整是沒有出路的。因此,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方式是印刷企業的當務之急。
書刊印刷企業首先要轉變經營理念,從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根據自身企業的生產特點,尋找新的發展方式。比如印數少、周期短的書籍越來越多,甚至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資料等都要快速印刷,因此個性化印刷的需求迅速增加,這對于書刊印刷企業不正是一種機遇嗎?印刷企業只有迎合這種社會需求,轉變好發展方式,才能為企業殺出一條血路?
此外,對于庫存問題,其實可以換個思維。庫存有兩層意思,一是產品庫存,二是原材料庫存?在印刷企業第一項不存在問題,因為是照單施工,要有庫存也是客戶的庫存。第二項庫存是印刷企業躲也躲不掉的庫存。為了正常生產,企業不得不備足原材料,以應生產之需。這已經是長期形成的一項生產慣例?墒乾F在出現一個詞,叫“零庫存”。如果印刷企業換個思維,調整一下庫存結構,是不是企業又是一番新天地。能做到零庫存,又能為企業省下多少資金?
借別人的雞生蛋不是不可能。在流通企業也有一個詞叫“代理配送”,就是物流部門給你配送物資上門,使用時連庫房都不用進,直接送往車間。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印制中小學課本就是使用代理配送制方式,只要運籌得當,實是一個雙贏方案。可是有些人看不清這一點,總感到心里不踏實,甚至怕吃虧上當。其實這也不奇怪,幾十年形成的老經驗,一夜之間就零庫存了,有點不習慣。書刊印刷企業之所以走不出怪圈,關鍵問題還是在于思維。
眾所周知,幾十版的報紙每份售價只不過1元錢左右,印刷廠又能從中分攤到多少呢?一本印刷精美的雜志也不過賣10元錢一本,如今廣告減少,雜志社受累不說,印刷廠該怎么辦?圖書受到多媒體的沖擊,出版社的日子不好過,印刷廠的處境就更可想而知了。既然書刊印刷比例失調,又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再不進行企業結構調整是沒有出路的。因此,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方式是印刷企業的當務之急。
書刊印刷企業首先要轉變經營理念,從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根據自身企業的生產特點,尋找新的發展方式。比如印數少、周期短的書籍越來越多,甚至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資料等都要快速印刷,因此個性化印刷的需求迅速增加,這對于書刊印刷企業不正是一種機遇嗎?印刷企業只有迎合這種社會需求,轉變好發展方式,才能為企業殺出一條血路?
此外,對于庫存問題,其實可以換個思維。庫存有兩層意思,一是產品庫存,二是原材料庫存?在印刷企業第一項不存在問題,因為是照單施工,要有庫存也是客戶的庫存。第二項庫存是印刷企業躲也躲不掉的庫存。為了正常生產,企業不得不備足原材料,以應生產之需。這已經是長期形成的一項生產慣例?墒乾F在出現一個詞,叫“零庫存”。如果印刷企業換個思維,調整一下庫存結構,是不是企業又是一番新天地。能做到零庫存,又能為企業省下多少資金?
借別人的雞生蛋不是不可能。在流通企業也有一個詞叫“代理配送”,就是物流部門給你配送物資上門,使用時連庫房都不用進,直接送往車間。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印制中小學課本就是使用代理配送制方式,只要運籌得當,實是一個雙贏方案。可是有些人看不清這一點,總感到心里不踏實,甚至怕吃虧上當。其實這也不奇怪,幾十年形成的老經驗,一夜之間就零庫存了,有點不習慣。書刊印刷企業之所以走不出怪圈,關鍵問題還是在于思維。
- 相關新聞:
- ·印刷工價2012年“普漲”可能還欠火候 2012.02.16
- ·書刊印刷企業應如何看待印刷工價話語權 2012.02.09
- ·微博熱議印刷工價話語權 2012.02.0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