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的未來:重回咖啡館模式 與社交網相融
2011-07-11 08:39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世界新聞報》,一份全英周日銷量最大的報紙,歷經168年的風風雨雨,卻因為竊聽丑聞即將關閉,人們不禁要問,傳統媒體怎么了?
【CPP114】訊:《世界新聞報》,一份全英周日銷量最大的報紙,歷經168年的風風雨雨,卻因為竊聽丑聞即將關閉,人們不禁要問,傳統媒體怎么了?
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傳播方式給大眾媒體帶來的壓力與挑戰,正透過這些表象日益凸顯出來。未來的新聞行業將是什么樣子?有趣的是,工業化、新科技讓大眾傳媒如虎添翼,從報紙到廣播到電視,自19世紀以來大眾傳媒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未來很可能會兜一個圈,新科技或將終結大眾傳媒的單向傳播時代,傳媒業將重新回到19世紀咖啡館式的人人雙向交流時代。
回歸咖啡館模式
三百年前,新聞的傳播方式并未如現在這么發達,人們主要還是依賴口口相傳獲知信息。你可以在旅館、咖啡館見到各種小冊子、新聞信札以及海報。“咖啡館因為人多寬敞,尤其適合自由的信息交流,也更容易看到各種印刷材料。”一位觀察家如是稱。但是隨著1833年第一份大眾傳播類報紙《紐約太陽報》的誕生,這種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宣告沒落!都~約太陽報》運用廣告支撐發行的策略,讓新聞的傳播范圍變得更廣,廣告主也能由此而面對更多的目標客戶。當時美國大陸最暢銷的報紙每天的發行量只有4500份,但《紐約太陽報》很快就超過了這一規模,達到每天發行1萬5千份。后來的廣播和電視,進一步把新聞從傳統的“雙向交流”模式轉向一邊倒的“單向傳播”模式。這也導致新聞行業的集中化,幾家公司控制了整個媒體傳播的空間。
而現在,新聞行業正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回歸傳統的咖啡館模式;ヂ摼W技術讓新聞變得更加多元、更為互動和社會化。大眾傳媒出現之前的討論式新聞傳播方式正借由此而開始復活。這種變化,將對社會生態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不少國家,大眾傳媒仍然欣欣向榮。2005-2009年間,全球的報紙發行量上漲了6%。其中,主要的增長來自類似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在這里每天大約有1.1億份報紙被銷售一空。發達國家的情況卻正好相反,讀者對于報紙的依賴程度正在經歷急速的下滑,報紙發行量連年下降。
西方社會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人們正在逐漸拋棄報紙和電視新聞,并轉向其他各種各樣新的新聞獲取方式。其中最具沖擊的,就是普通的民眾正越來越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分享、過濾、討論和傳播過程中來。Twitter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播報自己看到的情況。機密文件被數以千計的在線網友公布于眾?墒謾C直播的國際新聞,已經在社交網絡和電視媒體上同步播出。一位業余攝影 師 拍 攝 的 日 本地震畫面,在YouTube上被點擊播放了1500萬次。這些“大眾消息源”的項目讓讀者和記者一起揭開事件的真相。社交網絡幫助人們尋找、討論并且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獲知的消息。
正在改變媒體的并不僅僅是讀者。Google、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聯網信息公司正在成為新聞重要的來源。世界名流以及各國政要,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在內,都已經直接采用社交網站更新信息;很多國家目前都在通過政府公開項目,向公眾公開一些原始的統計數據;ヂ摼W也讓人們能夠看到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電視頻道:比如《衛報》,它原是一家英國本土報紙,但現在無論全球哪里,人們都能夠通過網絡在家中輕松看到它所報道的內容。互聯網也提供了新的新聞來源,從一些個人博客到專業的新聞網站Huffington Post,這些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互聯網也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比如維基解密所嘗試的那樣,它讓匿名的消息來源者能夠在上面發布完全機密的檔案文件。新聞議程已經不再完全由一小部分新聞大亨或者像BBC這樣的國家機構所掌控。
新的擔憂和解決之道
從原則上來講,人們都應該對此拍手稱快。一個更加具有參與性和社會化的新聞環境,加上更加多元化的消息來源是一件好事,但也帶來了一些擔憂。
第一種擔心是新聞正日益失去監督。平面媒體收入的減少正導致深度新聞調查的數量減少和質量的降低。實際上,《世界新聞報》被曝入侵用戶的手機,這只是很傳統的丑聞。好在互聯網正在催生新型的問責制。越來越多的非營利機構,比如Pro Publica,SunlightFoundation和維基解密,開始填補監管媒體滑坡留下的空白。這種新聞監督尚未成熟,但其活躍程度和現有經驗已讓人比較樂觀。
第二種擔憂是新聞偏見。在大眾媒體時代,本地新聞大亨通常不得不保持相對的客觀性,從而吸引更多讀者和廣告投放。但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界里,偏見則似乎更容易吸引眼球,因此,保守派的美國有線新聞頻道?怂剐侣勊美麧櫝^了觀點不那么尖銳的CN N和M SN BC的利潤之和。這樣一來,新聞的觀點性越來越強:有些保守派美國人堅持認為奧巴馬誕生在美國之外,另一些人則拒絕接受加稅。
那該怎么辦呢?新聞業的轉變是已經是大勢所趨,阻止其轉變的行為注定會失敗。不過個人可以采取措施消除這些擔憂。作為新型新聞的生產者,他們可以恪守事實,保持信息來源的透明性。作為消費者,可以在口味方面更加廣泛,但卻不放低自己的標準。這場變革的確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但互聯網時代這種嘈雜、多樣、吵鬧、爭論、尖銳的新聞環境有很多地方值得慶祝。咖啡館回來了。歡呼吧。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英國168歲報紙“壽終”
“少兒出版要當好出版強國排頭兵”
閩出版產業發展規劃為臺商創商機
數字出版技術亮相數博會 衛星數字嶄露頭角
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傳播方式給大眾媒體帶來的壓力與挑戰,正透過這些表象日益凸顯出來。未來的新聞行業將是什么樣子?有趣的是,工業化、新科技讓大眾傳媒如虎添翼,從報紙到廣播到電視,自19世紀以來大眾傳媒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未來很可能會兜一個圈,新科技或將終結大眾傳媒的單向傳播時代,傳媒業將重新回到19世紀咖啡館式的人人雙向交流時代。
回歸咖啡館模式
三百年前,新聞的傳播方式并未如現在這么發達,人們主要還是依賴口口相傳獲知信息。你可以在旅館、咖啡館見到各種小冊子、新聞信札以及海報。“咖啡館因為人多寬敞,尤其適合自由的信息交流,也更容易看到各種印刷材料。”一位觀察家如是稱。但是隨著1833年第一份大眾傳播類報紙《紐約太陽報》的誕生,這種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宣告沒落!都~約太陽報》運用廣告支撐發行的策略,讓新聞的傳播范圍變得更廣,廣告主也能由此而面對更多的目標客戶。當時美國大陸最暢銷的報紙每天的發行量只有4500份,但《紐約太陽報》很快就超過了這一規模,達到每天發行1萬5千份。后來的廣播和電視,進一步把新聞從傳統的“雙向交流”模式轉向一邊倒的“單向傳播”模式。這也導致新聞行業的集中化,幾家公司控制了整個媒體傳播的空間。
而現在,新聞行業正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回歸傳統的咖啡館模式;ヂ摼W技術讓新聞變得更加多元、更為互動和社會化。大眾傳媒出現之前的討論式新聞傳播方式正借由此而開始復活。這種變化,將對社會生態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不少國家,大眾傳媒仍然欣欣向榮。2005-2009年間,全球的報紙發行量上漲了6%。其中,主要的增長來自類似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在這里每天大約有1.1億份報紙被銷售一空。發達國家的情況卻正好相反,讀者對于報紙的依賴程度正在經歷急速的下滑,報紙發行量連年下降。
西方社會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人們正在逐漸拋棄報紙和電視新聞,并轉向其他各種各樣新的新聞獲取方式。其中最具沖擊的,就是普通的民眾正越來越參與到新聞的制作、分享、過濾、討論和傳播過程中來。Twitter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播報自己看到的情況。機密文件被數以千計的在線網友公布于眾?墒謾C直播的國際新聞,已經在社交網絡和電視媒體上同步播出。一位業余攝影 師 拍 攝 的 日 本地震畫面,在YouTube上被點擊播放了1500萬次。這些“大眾消息源”的項目讓讀者和記者一起揭開事件的真相。社交網絡幫助人們尋找、討論并且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獲知的消息。
正在改變媒體的并不僅僅是讀者。Google、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聯網信息公司正在成為新聞重要的來源。世界名流以及各國政要,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在內,都已經直接采用社交網站更新信息;很多國家目前都在通過政府公開項目,向公眾公開一些原始的統計數據;ヂ摼W也讓人們能夠看到全世界各地的報紙和電視頻道:比如《衛報》,它原是一家英國本土報紙,但現在無論全球哪里,人們都能夠通過網絡在家中輕松看到它所報道的內容。互聯網也提供了新的新聞來源,從一些個人博客到專業的新聞網站Huffington Post,這些都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互聯網也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比如維基解密所嘗試的那樣,它讓匿名的消息來源者能夠在上面發布完全機密的檔案文件。新聞議程已經不再完全由一小部分新聞大亨或者像BBC這樣的國家機構所掌控。
新的擔憂和解決之道
從原則上來講,人們都應該對此拍手稱快。一個更加具有參與性和社會化的新聞環境,加上更加多元化的消息來源是一件好事,但也帶來了一些擔憂。
第一種擔心是新聞正日益失去監督。平面媒體收入的減少正導致深度新聞調查的數量減少和質量的降低。實際上,《世界新聞報》被曝入侵用戶的手機,這只是很傳統的丑聞。好在互聯網正在催生新型的問責制。越來越多的非營利機構,比如Pro Publica,SunlightFoundation和維基解密,開始填補監管媒體滑坡留下的空白。這種新聞監督尚未成熟,但其活躍程度和現有經驗已讓人比較樂觀。
第二種擔憂是新聞偏見。在大眾媒體時代,本地新聞大亨通常不得不保持相對的客觀性,從而吸引更多讀者和廣告投放。但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界里,偏見則似乎更容易吸引眼球,因此,保守派的美國有線新聞頻道?怂剐侣勊美麧櫝^了觀點不那么尖銳的CN N和M SN BC的利潤之和。這樣一來,新聞的觀點性越來越強:有些保守派美國人堅持認為奧巴馬誕生在美國之外,另一些人則拒絕接受加稅。
那該怎么辦呢?新聞業的轉變是已經是大勢所趨,阻止其轉變的行為注定會失敗。不過個人可以采取措施消除這些擔憂。作為新型新聞的生產者,他們可以恪守事實,保持信息來源的透明性。作為消費者,可以在口味方面更加廣泛,但卻不放低自己的標準。這場變革的確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但互聯網時代這種嘈雜、多樣、吵鬧、爭論、尖銳的新聞環境有很多地方值得慶祝。咖啡館回來了。歡呼吧。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英國168歲報紙“壽終”
“少兒出版要當好出版強國排頭兵”
閩出版產業發展規劃為臺商創商機
數字出版技術亮相數博會 衛星數字嶄露頭角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