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摩擦誰來打“圓場”
2011-06-24 09:1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密切,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兩者在全球貿易中占10%左右的比重,因此,中歐之間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
中國加入WTO的議定書第十五條,將中國有條件地定義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而且長達15年。在中國沒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前,反傾銷案件發起國可任意選擇某一替代國該商品的成本數據計算正常價值,以此來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我國企業自身的數據,這樣往往導致傾銷幅度被高估,從而使我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
以皮鞋為例,“在歐盟針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游戲規則中,歐盟選擇巴西作為第三方國家,即用在巴西生產一雙皮鞋的生產成本作為我們國家鞋企制作一雙鞋的成本。”有“中國反傾銷第一律師”美譽的蒲凌塵律師說,巴西與中國雖同為“金磚四國”,但在勞動力成本、制鞋的工藝與技術以及鞋企的規模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差距,所以造成在巴西生產一雙皮鞋的成本遠遠超過在中國制鞋的成本。“所謂傾銷,簡而言之就是銷售價低于成本價。加之我們皮鞋在歐洲市場大都以低價、跑量取勝,所以我們的中低端皮鞋很容易就成為歐盟反傾銷的階下囚。”
考驗領導人智慧
不過,人們應當相信,在經過了長期的沖突、和解、再沖突、再和解之后,雙方領導人和工商界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智慧以化解當前的危機。
危機發生之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輕描淡寫地表示,這兩個案子因為都有反壟斷、反傾銷時間的要求,只是一個與貿易戰無關的案例。姚堅稱,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密切,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兩者在全球貿易中占10%左右的比重,因此中歐之間存在著貿易方面的法律糾紛并不奇怪,甚至可能會在部分品種方面表現為一個持續的常態,但是整體的比例很低,大概在1%-3%,每年不一樣。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明確表態,這并不是報復行為,只是日期上的巧合。他強調:“貿易摩擦不一定是對抗性的,我認為通過這樣一種過程,相互可以更加適應和完善,關系更加和諧。”
中國歐盟商會代表的是數萬家歐洲在華投資企業,主席大衛對本報明確表示:“我認為中國和歐盟之間不會爆發貿易戰。”他認為,目前這些貿易摩擦是完全正常的,不會影響到中歐之間的正常關系。因為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500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10%左右。而且歐盟非常重視和中國的貿易合作。中歐之間貿易額非常大。調查發現,歐盟企業對在這里的經營狀況非常滿意。他們計劃加大在這里的投資力度。中國歐盟商會正致力于尋找解決摩擦的方法。
2010年上任的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被認為是歐盟貿易救濟方式改變的推動者,他比他的前任曼德爾森更為強硬。但即使德古赫特也表示,涉及反傾銷的貿易占雙方貿易總額不足1%,而且這些反傾銷調查都是歐盟企業發起的,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專門針對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德古赫特的前任、前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他在對華態度上往往表現強硬、咄咄逼人。但每逢遭遇中國人敵視的關鍵時刻,他總有句口頭禪讓他擺脫尷尬,那就是“倒是美國如何如何……”比如在2006年他出席在成都召開的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歐洽會)的開幕式,有記者問道:“輿論認為,歐盟對進口中國產品一直存在貿易保護主義,您對此有何觀點?”曼德爾森回答:“歐盟對中國產品不存在保護主義,倒是美國的保護主義十分明顯。”本報記者當時在場,見證了這戲劇性的一幕。
他的這種如同雞對鴨講的方式往往博得滿堂哄笑,曾多次幫他化解現場危機,擺脫尷尬。而其中又暗藏玄機。也正由于他的努力,曾多次化解雙邊矛盾,把中歐關系從貿易戰的邊緣拉回來。2005年4月,歐盟尾隨美國對20種中國紡織品進行“特殊保障調查”。如果調查結果不利于中國,歐盟將單方面啟動“特殊保障措施”。但就在這時,曼德爾森勸告那些主張對中國紡織品采取“特保”措施的人:去問問諾基亞、家樂福、阿爾卡特、施奈德、ABB、達能等歐洲著名企業吧,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市場是多么重要……
同樣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4年5月28日,在“最后期限”到來前幾個小時,由于中歐雙方的共同努力,歐盟與中國就中國焦炭出口問題達成協議,歐盟最終取消了與中國在世貿組織“對簿公堂”的計劃,從而使一場由焦炭引起的中歐貿易戰在最后關頭得以避免。歐盟談判小組表示,“充分考慮到了”中國的難處,雙方最后是“各退一步”:歐盟沒有堅持最初的中國完全取消出口許可證限制這一立場,而中國也同意在今年維持與去年相當的出口量。
而歐洲人也不會忘記,中國曾在歐洲危難時慷慨解囊。歐洲正在發生空前的主權債務危機,許多國家債臺高筑,大大超出了政府的償還能力。危難時刻,中國伸出援手,大筆購買歐元債券。據《中國新聞周刊》援引西班牙《國家報》報道,中方承諾購買60億歐元的西班牙國債,以幫助西班牙渡過困難時期。據西班牙媒體報道,這對西班牙乃至整個歐洲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德國《新德意志報》1月10日刊載文章稱:“中國成了拯救歐洲的白衣騎士。”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