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電子監管碼在爭議中試水
2011-06-10 09: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藥品電子監管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編碼技術,對藥品實施全過程電子監控的方法,由此產生藥品惟一的“電子身份證”。有關部門介紹說:電子監管碼屬于一品一碼,每個藥盒上的編碼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起到監控、追溯、查詢作用。
【CPP114】訊:近日,一些消費者在藥店買藥時會發現,藥盒兩側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碼號條,不同于以往的條形碼,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藥,每盒藥的碼號都不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碼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做了3年多的推動工作,這背后,藥品生產企業和碼號生產企業之間一直在博弈。
業內人士管這個小小的碼號叫做藥品電子監管碼。國家藥監局文件(國食藥監辦【2010】194號)規定,凡生產基本藥物的中標企業,應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藥品電子監管網,基本藥物出廠前,生產企業須按規定在上市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加印(貼)統一標識的藥品電子監管碼。
文件還要求:從2011年4月1日起,未入網及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品種,一律不得參與基本藥物招標采購。
藥品電子監管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編碼技術,對藥品實施全過程電子監控的方法,由此產生藥品惟一的“電子身份證”。有關部門介紹說:電子監管碼屬于一品一碼,每個藥盒上的編碼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起到監控、追溯、查詢作用。
增加的成本
據介紹,要得到電子監管碼,企業首先要有藥品電子監管網的密匙,第一把密匙費用由政府承擔,第二把密匙則需要企業每年支付300元。
東部某藥廠質量部經理劉芳(化名)介紹說,拿到密匙后,藥企還要上網申請電子監管碼。要在藥盒上印電子監管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人工往藥盒上貼印制好的碼簽;一種是直接將碼簽印在藥盒上。
劉芳說,貼簽最簡單,但需要買條碼打印機和讀碼機。一臺打碼機要一萬五六元,一把好一點的手持讀碼機要1萬元,每條生產線至少需要兩臺打碼機和讀碼機。“這突然增加的成本,影響了企業的效益。”她的話代表了很多藥廠的觀點。
貼碼要人工操作,每一盒藥的碼都不相同,都要掃碼,之后還要做關聯,放在一個箱子里。一盒盒刷后關聯出一個箱子(貼兩個碼),200盒一箱,100箱再關聯到一個批次里。整個工序做下來,特別耗費人力,降低了生產效率。
因此,大多數藥廠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找包裝廠印刷,在包裝盒上印上監管碼后,在生產線機器上進行讀碼、關聯,然后再上傳到藥品電子監管網。
為了完成這一過程,藥企需要在相關的各個環節配備計算機、服務器、上網設備,更關鍵的是,為了在生產線上安裝掃碼、關聯的設備,還要進行生產線改裝。
“不少藥品生產線都是進口的設備,非得加一個國產的東西和它配套,有難度。”某藥企負責人介紹:“一條生產線單獨改造并不算貴,但如果幾條生產線同時改造,費用就很大。一個比較大的制劑廠,有8條生產線,改造總投資約需700萬~800萬元。”
“我負責電子監管碼項目,說實話差點就絕望了。我做過很多項目,沒有一個像電子監管碼這么難搞的。”西部某藥廠質量部李福(化名)說。
李福所在的藥企,用在電子監管碼項目的直接投資為80萬元,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成本要花100萬元,算下來,可見性支出已達180萬元。李福說,電子監管碼項目進行了一個半月,但目前要改造的3條生產線,一條都沒有搞定。
據李福介紹,在調試階段,該廠片劑線的生產能力只有原來的1/3到1/4,又恰逢銷售旺季,4月份,某熱銷藥品已經出現了兩次斷貨。即便調試完,產能損失也要在20%左右。
除了生產能力下降,返工率上升也令企業頭疼不已。如果掃錯了碼,整條線都得停下。檢查廢碼,然后同一條線上的藥都要做重新關聯。
李福所在的藥廠,以前返工率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但上了電子監管碼以后,返工率增加到5%~10%。
為了適應“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要求,軟硬件改造、生產速度下降、返工率上升引發的種種成本,讓藥企叫苦連天。然而,給藥企生產包裝盒的印刷企業,卻從中找到了發財的機會。
天津某包裝材料印刷廠為了迎合藥企客戶的新需求,花了600多萬元購進了一套印刷變碼的設備。印刷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用這臺設備印刷藥盒,印刷量大的藥企,一個藥盒3分錢成本打不住,量小的一個藥盒要一毛多。”
印刷廠的報價還在蹭蹭地往上躥。按一個普通藥廠月生產量120萬盒,一個藥盒3分錢的印刷費來計算,每個月光是印藥盒就要向印刷廠多付至少3.6萬元。“藥企不可能一直承擔這些成本,早晚要攤到藥價里。最終,埋單的還是消費者。”劉芳說。
業內人士管這個小小的碼號叫做藥品電子監管碼。國家藥監局文件(國食藥監辦【2010】194號)規定,凡生產基本藥物的中標企業,應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藥品電子監管網,基本藥物出廠前,生產企業須按規定在上市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加印(貼)統一標識的藥品電子監管碼。
文件還要求:從2011年4月1日起,未入網及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品種,一律不得參與基本藥物招標采購。
藥品電子監管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編碼技術,對藥品實施全過程電子監控的方法,由此產生藥品惟一的“電子身份證”。有關部門介紹說:電子監管碼屬于一品一碼,每個藥盒上的編碼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起到監控、追溯、查詢作用。
增加的成本
據介紹,要得到電子監管碼,企業首先要有藥品電子監管網的密匙,第一把密匙費用由政府承擔,第二把密匙則需要企業每年支付300元。
東部某藥廠質量部經理劉芳(化名)介紹說,拿到密匙后,藥企還要上網申請電子監管碼。要在藥盒上印電子監管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人工往藥盒上貼印制好的碼簽;一種是直接將碼簽印在藥盒上。
劉芳說,貼簽最簡單,但需要買條碼打印機和讀碼機。一臺打碼機要一萬五六元,一把好一點的手持讀碼機要1萬元,每條生產線至少需要兩臺打碼機和讀碼機。“這突然增加的成本,影響了企業的效益。”她的話代表了很多藥廠的觀點。
貼碼要人工操作,每一盒藥的碼都不相同,都要掃碼,之后還要做關聯,放在一個箱子里。一盒盒刷后關聯出一個箱子(貼兩個碼),200盒一箱,100箱再關聯到一個批次里。整個工序做下來,特別耗費人力,降低了生產效率。
因此,大多數藥廠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找包裝廠印刷,在包裝盒上印上監管碼后,在生產線機器上進行讀碼、關聯,然后再上傳到藥品電子監管網。
為了完成這一過程,藥企需要在相關的各個環節配備計算機、服務器、上網設備,更關鍵的是,為了在生產線上安裝掃碼、關聯的設備,還要進行生產線改裝。
“不少藥品生產線都是進口的設備,非得加一個國產的東西和它配套,有難度。”某藥企負責人介紹:“一條生產線單獨改造并不算貴,但如果幾條生產線同時改造,費用就很大。一個比較大的制劑廠,有8條生產線,改造總投資約需700萬~800萬元。”
“我負責電子監管碼項目,說實話差點就絕望了。我做過很多項目,沒有一個像電子監管碼這么難搞的。”西部某藥廠質量部李福(化名)說。
李福所在的藥企,用在電子監管碼項目的直接投資為80萬元,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成本要花100萬元,算下來,可見性支出已達180萬元。李福說,電子監管碼項目進行了一個半月,但目前要改造的3條生產線,一條都沒有搞定。
據李福介紹,在調試階段,該廠片劑線的生產能力只有原來的1/3到1/4,又恰逢銷售旺季,4月份,某熱銷藥品已經出現了兩次斷貨。即便調試完,產能損失也要在20%左右。
除了生產能力下降,返工率上升也令企業頭疼不已。如果掃錯了碼,整條線都得停下。檢查廢碼,然后同一條線上的藥都要做重新關聯。
李福所在的藥廠,以前返工率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但上了電子監管碼以后,返工率增加到5%~10%。
為了適應“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要求,軟硬件改造、生產速度下降、返工率上升引發的種種成本,讓藥企叫苦連天。然而,給藥企生產包裝盒的印刷企業,卻從中找到了發財的機會。
天津某包裝材料印刷廠為了迎合藥企客戶的新需求,花了600多萬元購進了一套印刷變碼的設備。印刷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用這臺設備印刷藥盒,印刷量大的藥企,一個藥盒3分錢成本打不住,量小的一個藥盒要一毛多。”
印刷廠的報價還在蹭蹭地往上躥。按一個普通藥廠月生產量120萬盒,一個藥盒3分錢的印刷費來計算,每個月光是印藥盒就要向印刷廠多付至少3.6萬元。“藥企不可能一直承擔這些成本,早晚要攤到藥價里。最終,埋單的還是消費者。”劉芳說。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