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何國內外數字出版發展路徑出現大差異
2011-05-13 15:16 來源:中華讀書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在國外,所有的大出版商大都順利完成了數字化的轉型。愛思唯爾科技部中國區總裁張玉國告訴本報記者的最新數據是,愛思唯爾現在86%的銷售收入來自于在線,“在短短10年里,愛思唯爾完成了從傳統出版商向科技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我感覺我不是在為一個傳統出版商工作,而是在為一個高科技企業工作”。
在周蔚華看來,其中關鍵的原因為,嚴格的專業分工和行政性的壟斷,條條框框的分割。
“中國出版業產業集中度低,資源無法形成有效整合;不同的媒體之間存在分割,我們的集團很少有綜合性的集團,都是出版集團、發行集團、廣電集團、報刊集團,還有印刷集團,完全無法形成有效整合。”據本報記者了解,北京出版集團曾想與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社等傳媒集團共組大型綜合傳媒巨鱷,但因種種原因,終告作罷。
同時,企業激勵和約束機制的缺失,也成為制約傳統出版轉型的重要原因。“包括我們傳統出版業最優秀的出版社,也無法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了,現在出版業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據我所知,很多出版業的人才都離開了出版業,到其他行業去了。”周蔚華舉例說明,從盛大2010年的報表來看,其利潤為20多個億,而國內最大的出版社高教社的利潤去年還不到2個億。外國以及民營企業中常用的股權、期權等吸引和留住管理者以及其他優秀人才的資本手段,在傳統出版業也很難實現。
此外,優質內容資源的缺失,使中國的數字出版無法形成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而現代版權保護觀念的缺失,網絡的侵權盜版,已經導致網絡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資本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杠桿,而目前在國內,資本和數字出版結合方面缺乏有效機制,使得數字出版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大多數出版單位對數字出版的投入較低。
“過去我們一談資本,出版社就說,我們為什么要上市,我們不缺資金。傳統的出版運作確實不缺資金,因為作為文化產業,無需機器、廠房,出版業的固定資產投入是比較低的,但是在數字出版條件下,不僅要強調內容密集,還要強調資金密集和人才密集。過去的那點資金對數字出版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資本的介入,就無法形成信息的整合,無法形成海量的信息。”周蔚華說。
而制約我國傳統出版單位轉型數字出版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都和沒有發揮資本的力量密切相關。產業集中度低,使得通過資本進行整合的成本過高,現有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企業間的兼并與收購,無法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作用。而西方的出版業,是通過不斷的兼并收購發展起來的。比如,全球科技出版的執牛耳者勵德·愛思唯爾集團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科技、醫藥、法律、展會和專業出版等領域,威科集團為醫療健康專家、律師和財務人士提供專業的信息服務,盡管威科的年銷售額已達30多億歐元,仍無法阻擋愛思唯爾對其的覬覦之心,只是苦于資金問題而沒有付諸實現。產品的分割則限制了資本的投入和擴張,出版企業即使募集到錢,也找不到投資的出路。
所以,目前來看,傳統出版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沒有資本發揮作用的空間。以期刊為例,目前國內近萬家期刊分散在四千六百多家單位里,平均下來,每個單位不到兩個期刊,而“像培生、麥格勞希爾、約翰威利,一個出版集團有上千種雜志,形成了有效資源的整合”。
同時,數字化產品的版權購買需要巨額資金,傳統出版單位單靠自身的力量無力進行這種巨量的投入,如培生、麥格勞希爾的定制服務,“在中國不可能。因為中國的教材版權是整體的,第一權利人是作者,出版社沒有資金把版權完全買斷,而國外把版權完全買斷了,就可以通過各種組合,進行定制的銷售” 。
由此,周蔚華的呼吁是,在宏觀管理層面,“打破媒體界限,實現出版資源融合;變革主管主辦制度,強化出版人或投資者責任;打破行政壟斷,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在微觀運行機制,“實行現代企業制度,重塑市場競爭主體;運用資本力量來對管理者和骨干人才進行激勵和約束;運用資本力量進行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每次參加國際書展回來,周蔚華都備感沉重。“再不迎頭趕上世界數字出版發展的洪流,我們就會進一步拉大與西方國家在數字出版發展方面的距離。”他說。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2011數字出版與文化產業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第七屆文博會將突出數字出版與低碳印刷
傳統出版社在數字出版需重視自身品牌
數字出版需要新興技術提供保障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