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數字出版行業再成焦點
2011-01-27 09:26 來源: 中國網 責編:江佳
- 摘要:
- 不久前召開的第八屆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專設“資本時代與數字變革”出版專場,業界專家學者再次聚焦中國數字出版行業。
【CPP114】訊:不久前召開的第八屆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專設“資本時代與數字變革”出版專場,業界專家學者再次聚焦中國數字出版行業。一方面,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呈現大熱勢頭:產值屢創新高,新媒體出版異軍突起,閱讀器傳播風生水起;另一方面,這一行業又處在混亂局面:戰略定位不清,缺少統一標準,版權糾紛不斷。當下,處于自身諸多問題尚未解決,國外出版巨鱷已強勢進入境遇的中國數字出版業,該如何面向未來?
出版社被邊緣化
提起中國數字出版,人們往往會想起方正、漢王、中文在線等數字技術開發商。在數字出版潮流面前,傳統出版的中堅力量出版社似乎被甩在身后,未能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說,在西方的數字出版中,傳統出版商是內容提供者,同時還是渠道發行商,如出版大亨愛思唯爾既是傳統出版的引領者,也是數字出版時代的佼佼者。我國的數字出版則是以數字技術開發商為主導。“我國數字出版明顯違背了專業分工規律,出版社面臨‘投資數字出版早死、不投資數字出版等死’的狀態。”通過多年研究,周蔚華對此深有體會。
北京昊海菁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總裁、“一起寫”網站創始人徐志勇分析說,傳統出版中,讀者、作者、印刷廠、發行商等都和出版社有密切聯系,但出版社在數字出版中很有可能被邊緣化。數字出版的產業鏈條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綜合式的數字內容生產與發行平臺:作者在平臺上創作,讀者在上面閱讀,出版社再通過平臺編輯運作或提供內容;技術運營商、服務終端也可從平臺上獲取內容。由此,徐志勇認為,未來出版社如果不轉變角色的話,會受制于數字出版平臺。
在中國科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向安全看來,數字出版時代,資源仍會發揮關鍵作用,因為精品內容的篩選離不開傳統出版業的專業隊伍。一些出版社有很強的編輯隊伍,也有很強的資本力量,完全可以主動組建以自己為核心的平臺。
根據相關文件,我國要在未來10年內建成8至10家大型數字出版平臺。業內人士分析說,方正、漢王等企業已經捷足先登,在“馬太效應”下會越做越大。脫胎于傳統出版業的出版、發行集團只能爭奪剩下的幾個名額。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0年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也提到,清華同方、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維普4家企業已經幾乎壟斷了期刊市場。未來的內容資源積聚將會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顯然,在反應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傳統出版社自建平臺的難度不小。
數字出版應警惕內容硬傷
雖然技術先進、渠道領先,但技術企業引領的數字出版產業最大的硬傷是其提供的內容。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劉建生介紹,根據相關人員對62種數字閱讀器內容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其數字內容不盡如人意:編排簡單粗糙、出錯率遠高于傳統出版物。
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數字出版技術總監孫衛說,由于相關規定對數字出版內容編輯的職能語焉不詳,內容提供商對編審職能缺乏足夠重視。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編審環節往往能簡則簡。據了解,目前進行自我編審的內容提供商非常少,編審缺位已成為行業通病。比如維基百科更新速度很快,但質量無法保證,因為條目主審人不具備專業素養。有專家表示,網絡環境的開放性決定了數字內容提供商要對作品進行類似于傳統出版業的編審是不可能的,但這不意味著數字出版可以脫離編審環節。在避免基礎性錯誤和發掘有價值的作品等方面,編審工作仍具有重要意義。
出版社被邊緣化
提起中國數字出版,人們往往會想起方正、漢王、中文在線等數字技術開發商。在數字出版潮流面前,傳統出版的中堅力量出版社似乎被甩在身后,未能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說,在西方的數字出版中,傳統出版商是內容提供者,同時還是渠道發行商,如出版大亨愛思唯爾既是傳統出版的引領者,也是數字出版時代的佼佼者。我國的數字出版則是以數字技術開發商為主導。“我國數字出版明顯違背了專業分工規律,出版社面臨‘投資數字出版早死、不投資數字出版等死’的狀態。”通過多年研究,周蔚華對此深有體會。
北京昊海菁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總裁、“一起寫”網站創始人徐志勇分析說,傳統出版中,讀者、作者、印刷廠、發行商等都和出版社有密切聯系,但出版社在數字出版中很有可能被邊緣化。數字出版的產業鏈條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綜合式的數字內容生產與發行平臺:作者在平臺上創作,讀者在上面閱讀,出版社再通過平臺編輯運作或提供內容;技術運營商、服務終端也可從平臺上獲取內容。由此,徐志勇認為,未來出版社如果不轉變角色的話,會受制于數字出版平臺。
在中國科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向安全看來,數字出版時代,資源仍會發揮關鍵作用,因為精品內容的篩選離不開傳統出版業的專業隊伍。一些出版社有很強的編輯隊伍,也有很強的資本力量,完全可以主動組建以自己為核心的平臺。
根據相關文件,我國要在未來10年內建成8至10家大型數字出版平臺。業內人士分析說,方正、漢王等企業已經捷足先登,在“馬太效應”下會越做越大。脫胎于傳統出版業的出版、發行集團只能爭奪剩下的幾個名額。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0年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也提到,清華同方、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維普4家企業已經幾乎壟斷了期刊市場。未來的內容資源積聚將會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顯然,在反應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傳統出版社自建平臺的難度不小。
數字出版應警惕內容硬傷
雖然技術先進、渠道領先,但技術企業引領的數字出版產業最大的硬傷是其提供的內容。中宣部新聞局副局長劉建生介紹,根據相關人員對62種數字閱讀器內容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其數字內容不盡如人意:編排簡單粗糙、出錯率遠高于傳統出版物。
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數字出版技術總監孫衛說,由于相關規定對數字出版內容編輯的職能語焉不詳,內容提供商對編審職能缺乏足夠重視。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編審環節往往能簡則簡。據了解,目前進行自我編審的內容提供商非常少,編審缺位已成為行業通病。比如維基百科更新速度很快,但質量無法保證,因為條目主審人不具備專業素養。有專家表示,網絡環境的開放性決定了數字內容提供商要對作品進行類似于傳統出版業的編審是不可能的,但這不意味著數字出版可以脫離編審環節。在避免基礎性錯誤和發掘有價值的作品等方面,編審工作仍具有重要意義。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