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造紙印刷等五大產業總產值163億
2011-01-12 09:23 來源:安徽省發改委網站 責編:江佳
- 摘要:
- 安徽省馬鞍山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要按照“提升質量、做大體量、擴展數量”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堅持“工業強市”主導戰略,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6653”現代產業體系。
【CPP114】訊:安徽省馬鞍山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要按照“提升質量、做大體量、擴展數量”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堅持“工業強市”主導戰略,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6653”現代產業體系。筆者認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馬鞍山實現“兩個率先”的繼承和發揚,是馬鞍山實現更高更大更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擬對全市產業體系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初步剖析,并就未來時期如何發展全市現代產業體系提出一些膚淺看法,僅供參考。
一、發展的總體概況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上水平、率先全面達小康”的奮斗目標,以大開放為主戰略,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經濟總量實現重大跨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已成為推動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近年來,全市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不斷調整和優化。從總體上來看,全市第一產業所占份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經濟總量強勢攀升、主體地位顯著,第三產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但所占份額尚較低。2009年,全市三次產業占GDP的比例為3.86:66.47:29.67,與2000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減少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2.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減少7.22個百分點。
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初具雛形。工業行業結構逐步實現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全市堅持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通過大力推進兼并聯合、組建集團等形式的企業戰略性重組,加大技術改造和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力度,工業產品結構和行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逐步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演進,形成了鋼鐵、汽車、電力、化工、機械、建材、紡織、食品等多門類工業發展體系及特色產業鏈,初步實現了優勢主導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互動發展的新格局。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39億元。其中,鋼鐵制造等六大優勢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88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86.7%;新材料等六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4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7.4%;造紙印刷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3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14.3%。
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得到逐級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于優化全市的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全市第三產業呈現出發展內容多元化、新型化和高附加值的發展趨勢,商貿、房地產、交通運輸和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已發展成為全市第三產業的優勢產業。2009年,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7.8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為29.67%。全市三大現代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7.5%;生活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86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5.9%;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7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6%。
二、發展的主要特征
1、六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全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主心骨”。
全市上下著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充分利用全市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的形成,著力培育產業市場體系,憑借馬鞍山主導產業的歷史淵源與積淀,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鋼鐵制造、汽車制造、裝備制造、電力能源、精細化工和食品加工六大工業主導產業為主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與發展格局,擁有馬鋼、星馬汽車、蒙牛乳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和知名產品,推動了馬鞍山工業向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已發展成為全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主心骨”。2009年,全市六大工業優勢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88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達86.7%。
鋼鐵制造業是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全市著力優化鋼鐵產業的產品結構和工藝結構,行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形成了以馬鋼為代表的具有一批現代化生產線、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鋼鐵企業。目前,全市鋼鐵制造業經濟體量已占據全市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2009年,鋼鐵制造業完成總產值588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1.6%,占六大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59.5%。
汽車制造業錯位發展、比較優勢顯著。馬鞍山通過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專用汽車生產的獨特優勢,全力打造專用汽車生產和研發基地,初步形成了星馬汽車、華菱重卡為代表的具有獨特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較高專用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2009年,全市汽車制造業完成總產值85億元,占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8.6%。
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良好、集聚效應顯著。全市依托自身的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發展以冶金裝備制造及配套件制造產業為核心,以驚天液壓錘、萬馬數控機床為代表的發展基礎較好、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集聚效應顯著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2009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總產值157億元,占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15.9%。
一、發展的總體概況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上水平、率先全面達小康”的奮斗目標,以大開放為主戰略,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經濟總量實現重大跨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已成為推動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近年來,全市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得到不斷調整和優化。從總體上來看,全市第一產業所占份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經濟總量強勢攀升、主體地位顯著,第三產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但所占份額尚較低。2009年,全市三次產業占GDP的比例為3.86:66.47:29.67,與2000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減少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2.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減少7.22個百分點。
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初具雛形。工業行業結構逐步實現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全市堅持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通過大力推進兼并聯合、組建集團等形式的企業戰略性重組,加大技術改造和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力度,工業產品結構和行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逐步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演進,形成了鋼鐵、汽車、電力、化工、機械、建材、紡織、食品等多門類工業發展體系及特色產業鏈,初步實現了優勢主導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互動發展的新格局。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39億元。其中,鋼鐵制造等六大優勢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88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86.7%;新材料等六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4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7.4%;造紙印刷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3億元,占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14.3%。
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得到逐級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于優化全市的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全市第三產業呈現出發展內容多元化、新型化和高附加值的發展趨勢,商貿、房地產、交通運輸和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已發展成為全市第三產業的優勢產業。2009年,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7.8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為29.67%。全市三大現代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7.5%;生活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86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5.9%;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7億元,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6.6%。
二、發展的主要特征
1、六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全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主心骨”。
全市上下著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充分利用全市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的形成,著力培育產業市場體系,憑借馬鞍山主導產業的歷史淵源與積淀,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帶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鋼鐵制造、汽車制造、裝備制造、電力能源、精細化工和食品加工六大工業主導產業為主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與發展格局,擁有馬鋼、星馬汽車、蒙牛乳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和知名產品,推動了馬鞍山工業向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已發展成為全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主心骨”。2009年,全市六大工業優勢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88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達86.7%。
鋼鐵制造業是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全市著力優化鋼鐵產業的產品結構和工藝結構,行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形成了以馬鋼為代表的具有一批現代化生產線、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鋼鐵企業。目前,全市鋼鐵制造業經濟體量已占據全市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2009年,鋼鐵制造業完成總產值588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1.6%,占六大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59.5%。
汽車制造業錯位發展、比較優勢顯著。馬鞍山通過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專用汽車生產的獨特優勢,全力打造專用汽車生產和研發基地,初步形成了星馬汽車、華菱重卡為代表的具有獨特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較高專用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2009年,全市汽車制造業完成總產值85億元,占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8.6%。
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良好、集聚效應顯著。全市依托自身的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發展以冶金裝備制造及配套件制造產業為核心,以驚天液壓錘、萬馬數控機床為代表的發展基礎較好、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集聚效應顯著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2009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總產值157億元,占優勢主導產業的比重為15.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