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的文化記憶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的傳承
2010-12-27 11:44 來源:《浙江日報》 責編:張健
- 摘要:
-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以“中國活字印刷術”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世人目光再次聚焦這一神秘的古老技藝。
【CPP114】訊:冬天的夜晚,佇立窗前,我牽掛著他們守護著非遺的傳承人,此時都在想什么,做著什么?
冬天的夜晚,對話非遺傳家寶,溫暖而詩意。
遠在深山有知音
晚7時30分,遂昌石練鎮。
能容納120人的昆曲古樂坊里其樂融融。石練鎮石坑口村的村民們,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十番”演繹得風情萬種。與往日一樣,來這里尋找知音的上海游客,享受著別致的昆曲。
不遠處上街村的周金蘭家,村女子十番樂隊正在演奏昆曲。鄉村文化派對已整整堅持了4年。
何婷是石練鎮小學的學生,她和上百名熱愛昆曲的孩子一樣,每個星期有專門的課時、專門的教材學習昆曲十番,接受老藝人們的傳教。此時,何婷正在學校舉辦的培訓班里唱《牡丹亭》。
尋根到石坑,看苗到學校,品戲到樂坊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偏遠小城遂昌是這般鮮活。
在這個冬夜,剛剛去世的國家級“昆曲十番”傳承人賴喜能應該聽見,伴隨他一生的纏綿曲,又一次在石練鎮淤頭村上演。他也會感到欣慰,根據湯顯祖《牡丹亭》記載而復原的農事“班春·勸農”,今年正式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令人感動的是,在鄉村非遺以不同方式活起來的同時,遂昌人正在將3萬多件非遺線索,串聯起一個重現晚明風情的文化長廊。
古老的非遺就這樣在浙江山川大地鮮活著、傳承著……
非遺傳承借東風
夜10時30分,浙江京劇團。
繼昆曲之后,京劇也在今年申遺成功。這消息讓浙京人興奮不已:“這會大幅提升京劇的影響力,使更多的人愿意來學習京劇、了解京劇、關心京劇、扶持京劇。”
這些天,浙江京劇團特別在杭州勝利劇院推出“菊苑秋韻浙江京劇團優秀青年演員專場”,集中展示浙江京劇團培養的優秀青年演員,學習傳承京劇表演藝術的成果。今夜,他們正連夜趕排晉京演出的劇目。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以“中國活字印刷術”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世人目光再次聚焦這一神秘的古老技藝。而遠在深山的瑞安平陽坑東源村,“活字印刷”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也沒閑著,下午他剛剛送走一批上海、北京來的專家。隨著東源村木活字印刷術成為世遺,來東源村旅游的人數也大大增多。
文化記憶再延續
夜11時,省非遺辦公室。
程琳菲來自遂昌,韓悅子來自常山,周方來自景寧,周郁斌來自海寧,李虹來自蕭山,而省非遺辦主任王淼,則被這些非遺志愿者親切地稱為“非人類”。
時至今日,浙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數,位居全國榜首。在今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浙江上榜50項,居全國第一,3年三連冠。
這樣的“第一”凝結著王淼和他的團隊多少的心血!這些身影,這些片段,讓我們感動。
總有這樣一個時刻,讓人聚焦傳統文化;總有這樣一種記憶,讓人重拾新奇激動。
在2010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式上,我們看到一場名師收徒儀式20位徒弟跪在篆刻大師劉江、青田石雕大師張愛廷、王星記扇制作大師孫亞青、紹興黃酒釀造大師王阿牛等10位國遺大師面前。
跪拜大師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傳統儀俗,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非遺來說,傳承是命脈。
文化遺產,民族記憶的背影……在這個冬夜,清晰而銘記。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印刷活化石——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術“亮相”林博會
寧化木活字印刷術亮相第六屆中國文博會
歷代相承800多年 瑞安木活字印刷術成功申報世遺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