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出版印刷等要獲更多知識產權
2010-11-29 11:11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責編:張健
- 摘要:
-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自1985年成立以來,在中央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歷屆班子和廣大職工的努力下,研究所堅持正確的辦所方向,始終貼近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題,始終緊跟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步伐,始終站在出版科學研究的前沿,堅持“兩個服務”和“科研立所”,在改革中發展壯大,由弱變強,在新聞出版業的理論創新、學術研究、行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CPP114】訊: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自1985年成立以來,在中央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歷屆班子和廣大職工的努力下,研究所堅持正確的辦所方向,始終貼近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題,始終緊跟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步伐,始終站在出版科學研究的前沿,堅持“兩個服務”和“科研立所”,在改革中發展壯大,由弱變強,在新聞出版業的理論創新、學術研究、行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理論建設方面,總結了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輩編輯家、出版家的新聞出版實踐與新聞出版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新聞出版觀,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出版理論,為讀者和業界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和精神財富。在學術研究方面,承擔了不少國家課題,有了不少成果。特別是組織上百位專家、學者,歷時8年之久研究編撰了9卷本的《中國出版通史》,具有很強的開拓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填補了出版科研的空白,在業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通過經常性的科研活動,及時推介新聞出版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推進全行業學術研究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
在服務改革發展方面,參與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調研、起草工作,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的改革與發展出謀劃策,出色完成“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調研”、“小康社會出版業發展指標體系”和“‘十一五’中期產業評估”等重大項目。參與了行業中數項與規劃相關的科研論證工作,已經成為新聞出版產業經濟研究的重要基地。
在服務科技進步方面,研究所把研究領域積極拓展到技術科學方面,適應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大趨勢,較早關注數字出版技術,承擔或者部分承擔了數字出版方面的國家重大工程攻關、重要標準研制、重要產品測試、重要規劃出臺、重要展會舉辦等相關任務。
在服務社會公眾方面,借鑒國內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編發“中國出版藍皮書”、“國際出版藍皮書”等系列藍皮書,建立了新聞出版行業的重要數據資訊庫,特別是連續10多年進行的《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項目》,已經成為行業分析趨勢、研究工作、規劃發展的晴雨表。
今天的中國新聞出版業已經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開始了建設新聞出版強國的新征程,面臨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新聞出版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文化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對新聞出版業,也是對新聞出版科研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改革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進入攻艱克難的新階段,更加開放多元的新形勢和更加艱巨重大的新任務,都給新聞出版科研工作提出了更加嶄新的、更加先進高端的新技術課題。新聞出版科研戰線的同志能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提出科學解決方案,能否出色地承擔諸多科研工程項目,確實面臨著新的考驗;谖覈洕⒄、文化、技術、社會、制度等各方面條件,我們決心用1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新聞出版強國。面對新聞出版大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歷史使命,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有力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支撐,更加需要廣大新聞出版科研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
正是基于這一點,總署黨組決定并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更名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這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新聞出版科學研究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經濟社會與新聞出版業發展對新聞出版科研工作的現實需要,更意味著新聞出版科研事業的領域更加廣泛,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辦成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這里,我提幾點希望。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