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下的中國出版業快速增長
2010-09-03 09:36 來源:《媒介》 雜志社 責編:龜山隱真
- 摘要:
- 在今年一月的全國新聞出版工作會議上,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截止2009年,我國的新聞出版業總產值已突破1萬億元,相較2008年增長了20%左右,圖書銷售增長20%左右,新媒體出版增長42%左右,投資總額增長35%左右。目前新聞出版業產值已經占據整個文化產業80%左右的份額,其中,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以及其他印刷品印刷的總產值就接近5000億元。
引擎力:數字化
如果說出版行業的體制改革是內在動力,那么如何在當下的數字技術挑戰中獲得生機則是技術上的重要推動力。數字技術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沖擊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傳統的媒體行業無一不在這樣的沖擊和浪潮中人仰馬翻,急尋出路。廣電行業嘗試過,報刊媒體也嘗試過,出版行業同樣需要面對這樣的挑戰,應對這一場生死存亡的抉擇。所以,如何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化過渡不但是我國出版行業要面對的挑戰,也是生存的必須。這場戰役可謂只許勝不許敗。
數字化是產業整體升級的必須
單純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的話,目前我國的出版行業已經在內部形成了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兩大部分。傳統紙質圖書產業鏈分為“作者—出版社—印刷—批發—零售—讀者”,六個環節,盈利模式以內容收費為主。數字出版產業鏈為“作者—出版社—數字發行平臺—運營商(支付)—終端商—讀者”,盈利模式更為多元化,參與廠商更多(包括運營商和技術廠商等)。而且,數字出版流程的組織方式更為豐富,互動性更強。由于在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化探索道路上起步較晚,目前it業已經基本結束書刊報數字出版的圈地運動,方正、超星、書生和中文在線等占據了全國90%以上的電子書出版份額。
柳斌杰署長在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局長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出版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力爭扭轉數字出版的產出在整個數字內容產業中比例偏低的局面。”在《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也同樣強調,利用現代技術“推動新聞出版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性。數字化成為優化出版產業結構的必然選擇。
數字化的多方探索
目前,我國的出版業已經在數字化的領域有了多種嘗試和探索,在內容數字化的轉換上,一方面越來越多地注重對于數字信息傳播版權的獲取,另一方面開始建立數字化的內容數據庫。在終端拓展上,紙質終端開始結合數字化技術進行拓展,典型例子是短版印刷和按需出版在近年來的熱門,另一方面則是數字化終端的拓展,包括電腦屏所承載的網絡媒體,電視屏上的有線數字電視圖文資訊,手機屏所表現的移動出版以及日益流行的電子閱讀器等。
2009年,在關注和跟蹤電子閱讀器產品四五年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正式推出辭海悅讀器。四川出版集團除了利用內容資源數據庫開展了與手持閱讀器運營商的合作外,還依托erp系統完成了四川圖書網上發行系統項目建設,實現了銷售終端和源頭的業務流程整合。江西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中心也拓展出新的利潤增長點。據悉,《微型小說選刊》與全國15家移動公司達成協議,將期刊內容配上動漫和音樂,制成手機小說供用戶下載。
借助信息化、數字化的變革,出版集團正將出版鏈條延伸到包括圖書、期刊、網絡以及多媒體內容制作等在內的多種提供增值服務的新業態之中。
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大部分出版集團均已組建了專門的數字出版運營機構,各大出版集團的數字出版戰略、規劃紛紛上馬,以此為標志,中國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明顯的快速上升期。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值達到795億元,年增長50%以上,首度超越傳統書報刊出版物的生產總值。
外驅力:多元拓展
與眾多傳媒行業相同,在市場化的發展過程中,長期單一的經營領域往往無法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回報,支撐其進一步拓展和壯大,因此,多元領域的介入成為眾多傳媒行業的選擇。對于出版業來說,目前的多元拓展既包括出版業產業鏈內部的延伸,也包括產業外媒體行業的跨域經營,甚至是傳媒行業外的產業經營。與此同時,關于主業輔業的辯證關系引發了業者的熱烈爭論,多元化是“陷阱”還是“餡餅”、“跳出出版,做大出版”、“做強輔業,反哺主業”之聲不絕于耳。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