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革命影響中國人購書和習慣
2010-08-09 00:00 來源:新華網 責編:龜山隱真
【CPP114】訊:位于廣州購書中心的三聯書店在上月底由于經營困難正式宣布關門停業。在此之前,這家飄著油墨香的店鋪已經陶冶了廣州人近16年。
廣州三聯書店的遭遇只是眾多經營困難實體書店的縮影。近兩年來,中國一些有名的實體書店如席殊書屋、第三極書局、明君書店等紛紛因經營原因宣告倒閉或者縮小規模。
來自各方面的跡象顯示,除了租金上漲等壓力外,傳統書店面臨一個共同的壓力:數字革命正在影響大多數中國人的購書和閱讀習慣。
在一家工業氣體貿易公司工作的梁開鋒來到了位于廣州市北京路的新華書店,他拿起了一本營銷類的書籍,仔細翻看了起來。但是從事銷售崗位的他并不打算在這里買下這本書,而是回家選擇另外一種方式——網購。
梁開鋒說,他現在買的書中有八成左右是網購來的。“網絡上的書更便宜,為什么不在網上買呢?”他說。
中國最大網上商城之一當當網的圖書商品部高級總監闞敏說,2008年該網上商城的圖書銷售總額達到13億元左右,2009年增長到22億元,2010年預計還能獲得100%的增長率。他還說,其購書用戶中25歲到35歲的年輕人群體占了30%以上。
事實上,網絡購書用戶在中國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來自中國互聯網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達到了4.2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42億,半年間網絡購物用戶增幅達31.4%。而就在去年,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調查發現,有過網上購書行為的人群占全部網上購物者的85.8%,占全體網民的47%。 網上購書有種種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就是價格因素,它幾乎成為改變人們購書習慣的重要原因:一般能獲得七到八折左右的折扣,遇到特價和促銷,打折幅度會更高。而在實體書店買書很多時候都必須全價購買,即使通過辦理手續和繳納一定現金成為書店會員,享受的折扣優惠也很難跟網上書店相比。
另外,網上書店品種多、配送迅捷、搜索方便等特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網購圖書的行列。
而數字技術給中國人的圖書消費帶來的變化還不止于此。有一部分人喜歡上了新的閱讀習慣——數字化閱讀,這種習慣在數字出版物的高速增長中可以反映出來。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上個月初發布的《2009-2010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中提供的數據,2009年中國數字出版增長50%左右,總產值達到799.4億元,投資總額增長35%左右。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在第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發現,在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91.0%的讀者閱讀電子書后就不會再購買此書的紙質版,而且人們認為能夠接受的電子圖書的平均定價只有3.45元,而能夠接受的紙質圖書的價格為11.17元,顯示人們對紙質書和電子圖價格的心理期待差異。 為了應對人們購書和閱讀習慣的變化,傳統的實體書店也采取了措施積極應對數字化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傳統書店借助網站平臺售書。2009年,四川新華文軒集團在國內另外一家大型網上商城淘寶網開辦了網上書店,廣州購書中心和廣州學而優書店等實體書店也都有了自己的售書網站。
此外,有些書店也還采取了精品裝修戰略,營造更好的購書和讀書氛圍吸引顧客。在廣州昌越路學而優書店工作的林惠仙介紹說,他們的書店光裝修就花了幾十萬塊錢,營造了安靜、古樸的看書氛圍。
“就像在大海里捕魚,我們的網不可能捕到所有魚,那我們就專注捕一部分。”她說,“依然有不少讀者是傳統購書和閱讀方式堅定支持者。”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董天策教授認為,新的購書和閱讀習慣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處在急劇變革社會中的人們對新技術抱有的新鮮心理。但是他認為,傳統書店還是有很大的存在價值。
“我認為未來圖書經營模式會適應人們的習慣做出改變,但是實體書店和紙質書在可預見的將來并不會消失。對一部分人來說,傳統書店提供了一種讓人真正逛書的氛圍和感覺,而紙質書也讓他們更能與書的作者進行深入的對話。”他說。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數字出版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上海數字出版業2009年產值185億元 占全國1/4
數字出版業的根本出路在于創新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