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九成塑料袋違規流通”困局
2010-06-25 09:21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龜山隱真
- 摘要: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嚴禁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兩年時間過去了,“雙手拎著攤販提供的免費塑料袋滿載果蔬而歸的購物者仍能隨處可見”。這個旨在限制塑料購物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的“限塑令”緣何陷于形同一紙空文的尷尬,每天市場上九成的塑料袋在違規流通,究竟是有關部門的監管失位,還是社會大眾的積習難改?
【CPP114】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限塑令”的發起人之一董金獅表示,全國塑料袋的使用量為每天大約10億只,在“限塑令”實施后,超市和商場的購物袋基本都已經符合要求,但其使用量僅占塑料袋使用總量的10%,而目前農貿批發市場或者小店鋪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水平又基本恢復到‘限塑令’執行前的水平。也就是說,每天流通的塑料袋中將近9億只不合規。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嚴禁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兩年時間過去了,“雙手拎著攤販提供的免費塑料袋滿載果蔬而歸的購物者仍能隨處可見”。這個旨在限制塑料購物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的“限塑令”緣何陷于形同一紙空文的尷尬,每天市場上九成的塑料袋在違規流通,究竟是有關部門的監管失位,還是社會大眾的積習難改?
拎塑料袋購物是人們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存在即合理”,商家和消費者的“兩廂情愿”為塑料袋的生產和銷售提供了廣闊市場。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和不良習慣,不是“一限就靈”、“一禁了之”那么簡單,如何破解“限塑令”形同空文的尷尬困局,筆者的建議是“疏堵并舉”。
“疏”,即疏導、疏通。一是廣泛宣傳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意義。從“張悟本現象”可以看出,現代社會的人們是非常在意養生的。目前,“塑料袋有害”基本上成為公眾的共識,應當說“限塑令”有一定的社會基礎。但對超薄塑料袋與環保塑料袋究竟有什么區別,塑料袋潛在的、慢性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能對生存環境起到多大改善作用,相信多數公民并不知曉。一項造福人民卻不被人民充分理解的政策,難免會失去民眾支持。
二是為人們方便出行購物尋求替代品。“限塑令”在農貿市場推行困難自有其現實原因:濕漉漉、血淋淋的魚、肉,不宜混裝的豆腐、涼粉,不宜磕碰的鮮果等農產品,如果沒有塑料袋包裝,如何帶回家?同時,忙于工作的上班族多在上下班途中隨機購物,總不能身邊?鎮籃子。董金獅也表示,“限塑令不是禁塑令”,消費者畢竟離不開塑料袋。但是通過“限塑令”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消費者可以盡量做到“不用、少用、重復利用、循環使用”。
“堵”,即堵住源頭,堵住渠道。“限塑令”的司法實踐表明,僅靠工商部門一家管理難免“法不責眾”。據廣州市工商局市場處處長羅遠明介紹,“限塑令”生效以來,該部門采取了包括檢查市場、發責令整改通知書、沒收不合格塑料袋、征收罰金等多項行動,雖有收效但他同時坦言:“目前‘限塑令’的執法太困難了!”筆者以為,在全力抓好市場管理的同時,必須下大力氣堵住違規塑料袋的生產源頭。環保和質監部門要通過明察暗訪、群眾舉報等渠道,及時掌控信息,嚴打違法生產行為。
環保要抓,積習要改。用兩年的“興衰”反思“限塑令”的執法實踐,有助于我們完善法令、堵塞漏洞,齊心協力做好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