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攸縣:兩千年古法造紙沿用至今
2010-06-10 09:46 來源:星辰在線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攸縣古法造出來的紙,俗稱包皮紙,原來用于店鋪物品的包裝,如到中藥店買藥,到南雜店買食品,就是用這種紙包裝。隨著社會的發展,包皮紙已基本退出簡單的“包裝”市場,現在主要應用于民間祭祀、鞭炮生產等方面。
【CPP114】訊:有株洲的網友向記者報料,湖南攸縣蓮塘坳鄉居聯村泉坪組村民,至今還還保存著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造紙術”,當地村民每年都會像古代蔡倫那樣造紙,造出的紙供當地做包裝、祭祀使用。
攸縣泉坪組有20來戶人家,分布在2-3公里長的峽谷中。這里山清水秀、古風依舊,至今還保存著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造紙術”,每戶農家都會古法造紙。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攸縣的古法造紙術整套操作工藝包括伐竹、破竹、漚竹、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烘晾等72道工序,與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造紙法完全相同。
據當地的老人介紹,每年四、五月份,村民就會到山上砍楠竹,再將竹子砍成數截,置水塘中,添加石灰,慢慢漚上數月。待竹子腐爛成棉絮狀后,他們在作坊里,用腳板反復踩踏直至糊狀。然后將其倒入提漿的池子之中,將其浸泡攪勻,稱之“提漿”。“抄紙”則是用一塊木板在池中左右晃動,待紙漿均勻地鋪滿木板,一張“濕紙”就誕生了,一個熟練的造紙師傅一天可以“抄紙”700余張。將“濕紙”一張張疊放在一起,累積上萬張后,用設備進行“榨紙”,將水分壓榨出來。榨干后,再將這些紙一張張分開,經過整理、晾曬等工序,一張張紙就產生了。
攸縣古法造出來的紙,俗稱包皮紙,原來用于店鋪物品的包裝,如到中藥店買藥,到南雜店買食品,就是用這種紙包裝。隨著社會的發展,包皮紙已基本退出簡單的“包裝”市場,現在主要應用于民間祭祀、鞭炮生產等方面。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