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科研亟須搭建產研平臺 課題經費匱乏掣肘
2010-03-18 08:5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涂運
- 摘要:
- 在我國現代印刷發展過程中,諸多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創新對推動行業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單張式PS版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PS版生產技術的國家;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漢字印刷字體的設計與創寫、漢字信息處理及照排系統等方面都產生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廣東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在印版潤濕劑、黏膠液研發上曾有突出成果。
【CPP114】訊:科技開發對推動我國印刷行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整體發展不盡如人意。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就我國印刷行業研究單位的發展現狀和產研結合問題,采訪了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及幾位地方省市印刷技術研究所負責人。在我國研究機構改革逐漸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業如何充分利用科研力量,研究所又應如何發揮研發優勢、建立完善的產研互動機制,值得行業深思。
產業發展 期待研發工作有所建樹
在我國現代印刷發展過程中,諸多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創新對推動行業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單張式PS版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PS版生產技術的國家;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漢字印刷字體的設計與創寫、漢字信息處理及照排系統等方面都產生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廣東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在印版潤濕劑、黏膠液研發上曾有突出成果。
如今,這些研究所的研發和運作情況又如何呢?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陳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相關具體數據尚未被統計,但就整體而言,印刷業研究所的數量正處于逐漸減少的狀態。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目前研究課題少、經費缺乏、研究人才缺失等問題阻礙了印刷行業研究單位的發展。從全局來看,我國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發展現狀可分為以下幾種:少部分研究所能夠堅持科技研發道路,在此領域頗有建樹;更多的研究所由于課題少、經費缺,研發工作較為遲緩;還有的研究所已被并至其他單位,技術研發功能不復存在。
陳彥認為,隨著技術更新的軌跡,印刷技術研發呈波浪形發展。第一波就是我國告別鉛與火的關鍵軟件技術的開發,第二波是印刷產業的數字化變革。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二波的研發時期,國家和行業都會在這一領域有重大研究項目的安排,研究單位還要提高自身研發能力,為新一輪的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曾從事多年研究工作的行業資深專家、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顧問岳德茂對記者說,現在行業對研發活動整體上重視度還不夠,無論企業還是研究機構都應加強研發投入力度。“沒有課題可以爭取課題,就是千萬不要忽視研發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自己不做研發,一味地購買國外成果,最后我們的基礎工業就沒有了!”
課題經費匱乏掣肘地方印研所
據介紹,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2003年轉為科技型企業進入中國印刷集團公司,正致力于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專業油墨配色系統等領域的研發,并進行產業研究、行業調研和行業信息傳播。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2000年與多家印刷企業共同組建成立了上海印刷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改制成為上海文藝出版集團領導的成員單位之一。據該所所長周建寶介紹,該所將以漢字字庫、數字出版與按需印刷等為研發重點,并以行業的科技進步與信息服務為發展方向?梢哉f,它們是目前國內活躍著的印刷科研成果較多、影響較大的印刷科研機構了。但是,并非所有印刷研究所都能保持欣欣向榮的勢頭。
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業務部經理黃潤杰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現在他們的研究課題不多,國家撥款較少,經費缺乏影響著研究所的運行,因此他們會在經營上多下工夫。該研究所的研發重點是將傳統珂羅版工藝與數碼印刷相結合,希望能借文化創意產業之風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他們還設立了一家個性化數碼印刷店,以解決經費問題,滿足研究所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廣東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已于1999年合并到廣東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該所主辦的雜志《廣東印刷》編輯部主任余繼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合并到廣東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后,該所原有的技術研發部就被取消了,研究人員轉而從事專業教學工作,目前幾乎沒有技術研發活動。她表示,當年該研究所的骨干人才出現了“斷層”,年輕研究員無法承擔領導科研課題任務,是導致研究所被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一來,我國的印刷大省廣東省就沒有了專門的印刷科研單位,研發工作轉由企業主導,如廣東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和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都設有自己的研究所。
搭建產研互動平臺需多方發力
印刷科研院所擁有良好的研發基礎,我國的印刷企業正亟須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我國研究所改革逐漸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業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科研力量,研究所如何發揮研發優勢、避免被淘汰,值得行業深思。
陳彥認為,作為印刷行業的一環,研究所具有技術研發、行業導向和溝通產業的功能,發揮著行業風向標的作用,其存在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它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要依賴于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也需要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她表示,要促進印刷企業和研究所的密切聯系和優勢互補,關鍵在于良好平臺的搭建,形成研究所與印刷企業互動的機制。
首先,研究所要發揮應有的研發優勢,或進行宏觀產業趨勢和態勢的研究,或進行具體課題的研究,吸引企業的積極性。其次,企業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關注最新的科研動態,與研究所緊密溝通。目前不少企業有自己的內部研究部門,研究所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持。再次,這種互動機制的形成還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導。
研究單位重在理念與體制創新
就印刷業研究單位而言,該如何創新觀念、改革體制,或許能從目前發展較好的科研單位中汲取一些寶貴經驗。
對于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定位,陳彥表示,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印刷領域的科技研發、信息傳播、咨詢服務及人才培訓,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或企業,而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平臺,堅持以行業發展為己任的原則,以行業服務為基點,在做經營、發展和管理時,他們會把這兩點作為衡量的標準,對項目進行取舍。因此,他們的很多工作都得到了業界的大力支持。
針對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兩次重大改制,周建寶表示,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為主體組建上海印刷新技術集團的主要出發點,是為了將科研與開發(包括中試到生產)更好地銜接,以進一步實現科、工、貿一體化市場運作。
周建寶介紹了改制前上海印刷研究所曾遇到的困難:“新材料研究出來后,科研人員需要把其拿到工廠試用實驗,而當時他們只能帶上各自的樣品到處尋找熟悉的印刷廠或材料加工廠,請他們在生產中擠出時間做試用性試驗,并根據試用效果作配方調整后,再一次次地去工廠試驗,這其中的難處與科研進度的緩慢情況是難以想象的。”當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成為印刷新技術集團核心單位后,從課題開始到中試到投入實踐的各個環節都能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并能互相協調和配合,縮短了新材料的研制與開發過程,促進了科研成果產業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上海奧科 科研路上且求索
包裝科研測試中心探索整體服務外包模式
人大曹廷炳博士取得納米轉移邊緣印刷科研進展
產業發展 期待研發工作有所建樹
在我國現代印刷發展過程中,諸多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創新對推動行業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單張式PS版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PS版生產技術的國家;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漢字印刷字體的設計與創寫、漢字信息處理及照排系統等方面都產生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廣東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在印版潤濕劑、黏膠液研發上曾有突出成果。
如今,這些研究所的研發和運作情況又如何呢?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陳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相關具體數據尚未被統計,但就整體而言,印刷業研究所的數量正處于逐漸減少的狀態。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目前研究課題少、經費缺乏、研究人才缺失等問題阻礙了印刷行業研究單位的發展。從全局來看,我國印刷業技術研究所的發展現狀可分為以下幾種:少部分研究所能夠堅持科技研發道路,在此領域頗有建樹;更多的研究所由于課題少、經費缺,研發工作較為遲緩;還有的研究所已被并至其他單位,技術研發功能不復存在。
陳彥認為,隨著技術更新的軌跡,印刷技術研發呈波浪形發展。第一波就是我國告別鉛與火的關鍵軟件技術的開發,第二波是印刷產業的數字化變革。目前,我國正處于第二波的研發時期,國家和行業都會在這一領域有重大研究項目的安排,研究單位還要提高自身研發能力,為新一輪的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曾從事多年研究工作的行業資深專家、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顧問岳德茂對記者說,現在行業對研發活動整體上重視度還不夠,無論企業還是研究機構都應加強研發投入力度。“沒有課題可以爭取課題,就是千萬不要忽視研發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自己不做研發,一味地購買國外成果,最后我們的基礎工業就沒有了!”
課題經費匱乏掣肘地方印研所
據介紹,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2003年轉為科技型企業進入中國印刷集團公司,正致力于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專業油墨配色系統等領域的研發,并進行產業研究、行業調研和行業信息傳播。
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2000年與多家印刷企業共同組建成立了上海印刷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改制成為上海文藝出版集團領導的成員單位之一。據該所所長周建寶介紹,該所將以漢字字庫、數字出版與按需印刷等為研發重點,并以行業的科技進步與信息服務為發展方向?梢哉f,它們是目前國內活躍著的印刷科研成果較多、影響較大的印刷科研機構了。但是,并非所有印刷研究所都能保持欣欣向榮的勢頭。
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業務部經理黃潤杰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現在他們的研究課題不多,國家撥款較少,經費缺乏影響著研究所的運行,因此他們會在經營上多下工夫。該研究所的研發重點是將傳統珂羅版工藝與數碼印刷相結合,希望能借文化創意產業之風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他們還設立了一家個性化數碼印刷店,以解決經費問題,滿足研究所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廣東省印刷技術研究所已于1999年合并到廣東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該所主辦的雜志《廣東印刷》編輯部主任余繼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合并到廣東新聞出版高級技工學校后,該所原有的技術研發部就被取消了,研究人員轉而從事專業教學工作,目前幾乎沒有技術研發活動。她表示,當年該研究所的骨干人才出現了“斷層”,年輕研究員無法承擔領導科研課題任務,是導致研究所被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一來,我國的印刷大省廣東省就沒有了專門的印刷科研單位,研發工作轉由企業主導,如廣東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和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都設有自己的研究所。
搭建產研互動平臺需多方發力
印刷科研院所擁有良好的研發基礎,我國的印刷企業正亟須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我國研究所改革逐漸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業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科研力量,研究所如何發揮研發優勢、避免被淘汰,值得行業深思。
陳彥認為,作為印刷行業的一環,研究所具有技術研發、行業導向和溝通產業的功能,發揮著行業風向標的作用,其存在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它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要依賴于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也需要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她表示,要促進印刷企業和研究所的密切聯系和優勢互補,關鍵在于良好平臺的搭建,形成研究所與印刷企業互動的機制。
首先,研究所要發揮應有的研發優勢,或進行宏觀產業趨勢和態勢的研究,或進行具體課題的研究,吸引企業的積極性。其次,企業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關注最新的科研動態,與研究所緊密溝通。目前不少企業有自己的內部研究部門,研究所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持。再次,這種互動機制的形成還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導。
研究單位重在理念與體制創新
就印刷業研究單位而言,該如何創新觀念、改革體制,或許能從目前發展較好的科研單位中汲取一些寶貴經驗。
對于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定位,陳彥表示,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印刷領域的科技研發、信息傳播、咨詢服務及人才培訓,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或企業,而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平臺,堅持以行業發展為己任的原則,以行業服務為基點,在做經營、發展和管理時,他們會把這兩點作為衡量的標準,對項目進行取舍。因此,他們的很多工作都得到了業界的大力支持。
針對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的兩次重大改制,周建寶表示,以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為主體組建上海印刷新技術集團的主要出發點,是為了將科研與開發(包括中試到生產)更好地銜接,以進一步實現科、工、貿一體化市場運作。
周建寶介紹了改制前上海印刷研究所曾遇到的困難:“新材料研究出來后,科研人員需要把其拿到工廠試用實驗,而當時他們只能帶上各自的樣品到處尋找熟悉的印刷廠或材料加工廠,請他們在生產中擠出時間做試用性試驗,并根據試用效果作配方調整后,再一次次地去工廠試驗,這其中的難處與科研進度的緩慢情況是難以想象的。”當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成為印刷新技術集團核心單位后,從課題開始到中試到投入實踐的各個環節都能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并能互相協調和配合,縮短了新材料的研制與開發過程,促進了科研成果產業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上海奧科 科研路上且求索
包裝科研測試中心探索整體服務外包模式
人大曹廷炳博士取得納米轉移邊緣印刷科研進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