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價 繼續探底
2010-03-09 10:15 來源:《印刷經理人》 王麗杰 責編:涂運
- 摘要:
- 印價的綿綿跌勢,印刷企業的生存困境,都已無可爭議地表明,在信息并非完全透明和被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市場并不是最具效率的市場形式,“市場之手”之外,行業急需其他力量調控生存環境,修正被損傷的行業生態。
【CPP114】訊:各地印價掃描
北京市場。彩印每色令從20元下探到18元,部分活件走到了15、16元。商輪價格的跌勢也愈演愈烈,10元已成昨日黃花,8~9元成為常規報價,也有企業在6~7元間游走。“整體來講,2009年印價比2008年平均下降了10%~15%”,一位行家謹慎分析。
山東市場。“2009年的情況非常糟糕,價格往下走得很厲害,原來1色令20元左右,現在已經跌破了10元。”一家規模型書刊印刷企業老總無限煩惱,雖然價格直線下降,但為了占領市場,尤其是穩住變數日益增多、競爭日益激烈的教材印刷,血刃戰也只能赤膊相向了。
安徽市場。商務印刷降幅不明顯;書刊印刷價格繼續下降,2009相比2008年下降幅度在5%左右。
上海市場。常規的四開、對開印刷,工價略降但波動不大。波幅較大的集中在小幅面和大幅面印刷。小幅面八開商業印刷,2008年的價格在200~250元,2009年探低到160~180元。大幅面印刷因為新進了幾臺機器,價格也開始松動并下行。
浙江市場。八開彩印最低為220元,對開彩印最低為450~500元(按3000份計算)。當地經營者稱與2008年相比,平均價格下降了20%以上。但這一價格還不是浙江市場的底部。我們來看看蒼南行情:四色起步價180元,1萬張以內。“等于只有一兩分錢一色,主要是一些小企業為了爭業務,把價格降到了如此不正常的地步。”蒼南縣印刷包裝協會秘書長陳后強感慨,“蒼南的整體價格水平,2009比2008年又下降了2%~3%”。
廣東市場。廣東分為內單和外單市場,外單活量下滑很快,但價格的下跌幅度弱于內單,因此偏于內單的廣州市場與偏于外單的深圳市場相比,廣州市場的價格跌幅更大。在廣州,對開彩印價格2008年為600~700元,2009年走低到400~500元,幾乎跌去三分之一;商輪價格也從12元跌到了10元。除了出版印刷,包裝印刷的下行走勢也很明顯。“平均降幅在15%~20%,有些活件七八分一個印張,一樣有人做。”一位東莞地區的包裝印企老板披露。而對于外單市場,以深圳為例,書刊印刷的價格也下降了10%~15%。“2008年是17~18元每色令,2009年15元一個色令的報價很正常,還有的跌到13塊、12塊”,深圳的一位資深業者分析。
一線印刷市場的價格,除了個別地區,普遍處于持續的下行通道。其他區域板塊情況如何,《印刷經理人》也進行了局部調查。在東北地區,印價運行基本平穩,但戰火已經燒到了遼寧,沈陽的書刊印刷價格2009年相比前一年,平均已有20%的降幅。在中部地區,河南反映尚平穩,但湖北、湖南已有波動,湖北的商務印刷企業直言,價格已有30%的跌幅。在西北地區,價格走勢依然微瀾不驚。
誰綁架了印價?
在處于完全競爭狀態的印刷行業,工價的持續下行已有多年,但2009年的猛烈下挫,仍是相當觸目驚心。誰綁架了印價?印價的非理性下跌中又加入了哪些新因素?
采訪中,幾乎所有人眾口一詞:供需失衡是工價下滑的主因。
以北京出版物印刷市場為例。每年北京地區的書刊印刷業務為220萬令,但在這一地區,持有書刊印刷許可證的企業有600多家,其中主要從事書刊印刷業務的企業有400多家,書刊印刷能力已經逾越300萬令,遠遠超過本地區的業務量。
北京市場的供需圖景并非孤例。但供過于求的現實,并沒有擋住印刷企業投資的腳步。“在廣東,2009年又進來不少機器,很多是從香港過來的二手機。2009年初買的機器比2008年起碼要便宜150萬元,起碼便宜了三分之一以上,很多企業趁著這個機會抄底設備。”其實,不僅廣東在抄底,全國都在抄底;不僅二手機價格走低,海外市場的新機器價格也在走低。加之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政策利好,5月份北京國際印刷展的推波助瀾,很多地區的印刷供給量在2009年增分不少。
但印刷需求量并沒有同時跟進,甚至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演化進程而繼續收縮。“市場很淡。尤其上半年很差,下半年慢慢回升,進入11、12月,活量突增,但這和節日效應有關”,一位印刷企業老總分析,“業務量能夠保平,對企業來講就是相當不錯的09業績了。不能奢望前些年的高速增長”。
供需矛盾空前尖銳,拼價格就成為印刷企業最常用的競爭手段了。“這么多高投入的設備空在那里,不轉起來虧得更多。所以只要能保設備折舊、保工人工資、保水電等基本耗費,價格再低的活也接”,一位身陷其中的老板無奈分析,“血價”就是這樣打出來的,很多活件根本談不到利潤。
降價易,回升難。印刷企業就這樣被降價潮裹挾著,愈沖愈遠。“又到了年底簽新一年期刊的時候了,新一輪的大壓價又開始了。”北京地區一位商輪業務經營者憂心忡忡,印價何時觸底,前途茫茫。
印價“點剎”
印價的綿綿跌勢,印刷企業的生存困境,都已無可爭議地表明,在信息并非完全透明和被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市場并不是最具效率的市場形式,“市場之手”之外,行業急需其他力量調控生存環境,修正被損傷的行業生態。
所幸的是,雖然力度微小,已經有一些“點剎”動作,試圖減弱及至控制印價下行的慣性。
2009年4月20日,北京印刷協會在前期系統調研的基礎上,發布了《北京地區書刊印刷指導工價》。北京工價歷來是外省工價參考的旗幟,雖然此前上海于2006年底,寧夏于2007年11月,安徽、江西、內蒙古于2008年,均由當地協會或者新聞出版局主導制定與實施了指導工價,但北京的舉動仍相當引人注目。
“新工價執行起來太難,印刷企業的議價能力太弱”,北京印刷協會副秘書長魯澎介紹,“但值得欣慰的是,對價格的下行走勢,新工價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正是看到指導工價所起到的有限但積極的作用,“指導工價”成為2009年行業熱議話題。2009年12月,湖北省印刷協會也推出了《湖北省書刊印刷行業指導工價表》,新工價表于2010年元月開始執行。
2009年11月30日,由北京印刷質量協會和北京印刷質檢站共同組織的第三屆廠社聯誼會議召開。此次會議的一個熱點,是北京質協、質檢站與13家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優質優工價,優質優活源”公報。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實際上是北京市推行指導工價的一步新舉措。
“從質量入手,是個很好的切入點。”北京質協負責人介紹,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中國社會勞動保障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13家大社能參與進來,起碼有希望保證書刊印刷高端活源、精細品種的質量與價格穩定。為了配合工作開展,質協還組織專家編寫出《北京出版物印刷優質品評價標準》,協助出版社把關。
遏制印價下行是項積重難返的艱巨工作,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尤其是供需雙方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有實質性的成效。行業衷心期望,“優質優價”是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相關新聞:
控制印刷工價的十條妙計
從印刷工價到圖書交易規則 看市場背后的推手
北京地區印刷工價調查及指導性工價的制定和實施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