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復制技術:揭開藝術的神秘面紗
2009-12-26 00:00 來源:CPP114 王琦/文 責編:肖慶
- 摘要:
- 反觀“當代畢昇”王選,周項立他的一生有十個夢想,畢昇獎只是他實現了第一個夢想的獎勵而已,即發展激光照排系統,告別鉛與火。印刷人要翻越的高山不勝枚舉,可以說永遠沒有盡頭……但不要因此而害怕而裹足不前,每一次逾越就是一個新的終點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這樣才會在印刷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CPP114】訊: “印刷行業在這一二十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堅信技術的持續創新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優秀的產品品質是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唯一保障。只有堅持向成功的企業學習,不斷走在技術的前端,才能使我及企業和員工獲得成長的機會。”周項立在“第十屆畢昇印刷技術成就獎”獲獎感言中不難發現,四年過后,他依然不改他創新為王的理念。
以周項立為主的研發小組于2007-2008年成功申請了數字式高仿真藝術品復制方法等五項國家發明專利。“數字式高仿真藝術品復制技術”項目被科技部列為“2008-2009年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高仿真復制技術可謂周項立先生勇奪畢昇印刷技術成就獎的關鍵因素。獲獎后,周項立接受了“我要印”采訪。
本文參考了本網編輯修女眼睛,此前以獨立撰稿人身份撰寫的《疆土無垠 創新為王——數字式高仿真書畫藝術品復制技術誕生記及其產業化前景》報告文學,特此說明。
周項立
偶然 必然
小學的時候,他癡迷于畫畫。他是個地道的北京人,文革時期的京城成就了他的美術情緣。手繪漫畫和標語,板刻臨摹《毛主席去安源》,與老師合寫一人高的標語……多少人因為這些磨滅了意志銷毀了創造力,他卻因為歪打正著,而讓他在畫畫的技術上亦或是對于畫畫的喜愛程度上有了新的拓展。不能不說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其中。
印刷界的福音高仿真復制技術的研發不排除有其美術情結的影子在,而且這種愛好的確讓他一直關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
1993年,他和別人合伙注冊了北京彩虹印刷技術服務公司,現已更名為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彩虹”)。自此,他真正踏上了印刷這條路。書畫復制的核心就是色彩管理,這恰是圣彩虹的強項。七色彩虹,這是不是預示著這一強項呢?
“從創建之初,圣彩虹就一直堅持走技術增值的,對有難度的技術,總是饒有興趣地去主動接觸。所以,圣彩虹做這個項目是船行至此,借水行舟而已。”接受我要印采訪時,周項立肯定了公司的鉆研精神,這也是成功研發高仿真復制技術的一個必然性因素。圣彩虹的專利技術還包括光源技術、材料技術、流程工藝等多個方面,也正是通過對這些技術的鉆研,才能將書畫高仿真復制化不可能為可能,并從中衍生出企業的一種業務形式。研究、掙錢兩不誤,可謂一舉兩得。
興趣愛好這種偶然因素固然重要,但要翻越阻在面前的技術高山,不能逃避也不能勉強,而要主動出擊,刻苦鉆研,才能成就攻克尖端技術的必然性。
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上,那幅緩緩展開的水墨長畫卷以及第四屆文博會上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卷》都讓人驚嘆,這些彌足珍貴的藝術品得現眾人面前,不得不歸功于數字式高仿真書畫藝術品復制技術。
以前的仿真制作不外乎兩種:一是源自有相當功底的書法家用手工直接臨寫,即臨摹法;二是用印刷方法仿制,但印刷又不能用傳統的墨汁,而且由很多像素組成,能一眼讓人辨出真偽,藝術價值顯然過低。而高仿真印刷技術有別于過去的粗制濫造,它的最終目的是最真實地反映待印刷品的原貌。
北京圣彩虹展出的《清明上河圖》等國家館藏級復制品
圣彩虹因為這項技術專長進入了藝術品復制領域,也因為多年鉆研的精湛技術而漸漸在這個時尚領域站穩了腳跟。但要問起進入這個領域的契機,就不得不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
當時,日本二玄社展出了首批臺北故宮博物院部分藏品的復制品,震驚中外。(本段引言出自《疆土無垠 創新為王》)“愛普生的專家一提起故宮仿真,在印象中指的是臺灣故宮、二玄社,似乎咱們古畫都保存在臺灣里。”這讓作為印刷術的起源地中國情何以堪。“從復制品的藝術效果上講,應該說是‘與真跡平等’,從利用價值上講,它已足稱‘上真跡一等’”,已故書畫專家啟功對二玄社的評價讓他銘刻在心。后來,國家著名書畫鑒定大師楊仁愷(遼寧博物館終身名譽館長)的一句話又讓他重燃奮斗的激情:“我們自己國家的東西要中國人自己做,能做成這件事,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
以周項立為主的研發小組于2007-2008年成功申請了數字式高仿真藝術品復制方法等五項國家發明專利。“數字式高仿真藝術品復制技術”項目被科技部列為“2008-2009年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高仿真復制技術可謂周項立先生勇奪畢昇印刷技術成就獎的關鍵因素。獲獎后,周項立接受了“我要印”采訪。
本文參考了本網編輯修女眼睛,此前以獨立撰稿人身份撰寫的《疆土無垠 創新為王——數字式高仿真書畫藝術品復制技術誕生記及其產業化前景》報告文學,特此說明。
周項立
小學的時候,他癡迷于畫畫。他是個地道的北京人,文革時期的京城成就了他的美術情緣。手繪漫畫和標語,板刻臨摹《毛主席去安源》,與老師合寫一人高的標語……多少人因為這些磨滅了意志銷毀了創造力,他卻因為歪打正著,而讓他在畫畫的技術上亦或是對于畫畫的喜愛程度上有了新的拓展。不能不說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其中。
印刷界的福音高仿真復制技術的研發不排除有其美術情結的影子在,而且這種愛好的確讓他一直關注著這項技術的發展。
1993年,他和別人合伙注冊了北京彩虹印刷技術服務公司,現已更名為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彩虹”)。自此,他真正踏上了印刷這條路。書畫復制的核心就是色彩管理,這恰是圣彩虹的強項。七色彩虹,這是不是預示著這一強項呢?
“從創建之初,圣彩虹就一直堅持走技術增值的,對有難度的技術,總是饒有興趣地去主動接觸。所以,圣彩虹做這個項目是船行至此,借水行舟而已。”接受我要印采訪時,周項立肯定了公司的鉆研精神,這也是成功研發高仿真復制技術的一個必然性因素。圣彩虹的專利技術還包括光源技術、材料技術、流程工藝等多個方面,也正是通過對這些技術的鉆研,才能將書畫高仿真復制化不可能為可能,并從中衍生出企業的一種業務形式。研究、掙錢兩不誤,可謂一舉兩得。
興趣愛好這種偶然因素固然重要,但要翻越阻在面前的技術高山,不能逃避也不能勉強,而要主動出擊,刻苦鉆研,才能成就攻克尖端技術的必然性。
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上,那幅緩緩展開的水墨長畫卷以及第四屆文博會上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卷》都讓人驚嘆,這些彌足珍貴的藝術品得現眾人面前,不得不歸功于數字式高仿真書畫藝術品復制技術。
以前的仿真制作不外乎兩種:一是源自有相當功底的書法家用手工直接臨寫,即臨摹法;二是用印刷方法仿制,但印刷又不能用傳統的墨汁,而且由很多像素組成,能一眼讓人辨出真偽,藝術價值顯然過低。而高仿真印刷技術有別于過去的粗制濫造,它的最終目的是最真實地反映待印刷品的原貌。
北京圣彩虹展出的《清明上河圖》等國家館藏級復制品
當時,日本二玄社展出了首批臺北故宮博物院部分藏品的復制品,震驚中外。(本段引言出自《疆土無垠 創新為王》)“愛普生的專家一提起故宮仿真,在印象中指的是臺灣故宮、二玄社,似乎咱們古畫都保存在臺灣里。”這讓作為印刷術的起源地中國情何以堪。“從復制品的藝術效果上講,應該說是‘與真跡平等’,從利用價值上講,它已足稱‘上真跡一等’”,已故書畫專家啟功對二玄社的評價讓他銘刻在心。后來,國家著名書畫鑒定大師楊仁愷(遼寧博物館終身名譽館長)的一句話又讓他重燃奮斗的激情:“我們自己國家的東西要中國人自己做,能做成這件事,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