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業:展現責任公信 大氣包容
2009-12-16 09:2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樂軒
- 摘要:
- 最新的傳播行動力學研究證明,如同水庫與麥田的關系一樣,傳統媒體好比是儲存原創新聞與觀點的水庫,而電子媒體有如無數的中間載體與毛細管道。對于單株小麥來講,可能水分來自毛細管道,但總體來看,水庫滲向麥田的水源性功能是不能被否定的。畢竟,社會需要職業新聞采訪這種社會分工,更需要媒體作為公信力與思想力的平臺而存在。消滅分工的想法,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是幼稚可笑的。
大融合 大變革
傳播史已證明,傳播的進步,基于傳播技術的進步。
2009年的中國傳播業,已經融合入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乃至無數個“自媒體”——運營商、網站、個人電腦、手持移動終端,形成了鏈式信息傳播格局。
由大屏(電視)、中屏(電腦)和微屏(手機)組成的傳播鏈,已經做到了即時同步傳播信息。當代人沒有誰再一定是通過看報紙才知道重大新聞發生,而報紙的作用也并沒有因為不是第一時間載體而被受眾拋棄。各種媒體的互補作用,在競爭與融合中發揮出了協調作用。
信息的可切割性與微分化,使得電子媒體獲得了快捷即時傳遞與互動交流的優勢,而公信力與深度性又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可貴的信任度優勢。2009年的中國媒體進行了很好的自為性操作,由不自覺走向自覺,媒體的總體功能得到整體性提升。例如,國慶大閱兵雖然經過了電子媒體細致實時的傳播,但是報紙出版的號外,背景性、深度性的文字與圖片報道,仍然被受眾認為具有不可替代的傳播與認知價值。
最新的傳播行動力學研究證明,如同水庫與麥田的關系一樣,傳統媒體好比是儲存原創新聞與觀點的水庫,而電子媒體有如無數的中間載體與毛細管道。對于單株小麥來講,可能水分來自毛細管道,但總體來看,水庫滲向麥田的水源性功能是不能被否定的。畢竟,社會需要職業新聞采訪這種社會分工,更需要媒體作為公信力與思想力的平臺而存在。消滅分工的想法,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是幼稚可笑的。
2009年的中國媒體,在競爭與融合中獲得了總體性的發展與進步,不僅社會效益突出,而且經濟效益也得到顯現。它的經濟功能地位,以全國媒體廣告刊載量的兩位數增長,再次得到證明。
國家思維、公眾本位、責任意識、效益經營、競爭融合……許許多多的亮點,使得中國傳媒的2009年,顯得分外充實與厚重。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傳媒業改革提速 中國出版集團如何上市引人關注
微軟聯手新聞集團欲屏蔽谷歌 傳媒業或上演“世界大戰
出版傳媒業獲準多渠道重組四種聯合重組方式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